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经过了一刻钟消化,萧子良已经明白摆在自己眼前的又是一个“烫手山芋”
。
章豫王走后,府内书房瞬间变得静谧,萧子良忽然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他不禁对着一叠户籍册出神,指尖划过“江南流民安置”
的条目。
世人多知他是皇帝亲弟、手握兵权的竟陵王,却少有人细算他身兼的实职:位列三公的太尉,总掌天下民事,小到乡邻的田宅纠纷,大到州府的赈灾调度,皆需经他过目;更因皇帝的绝对信任,还特准他兼管尚书台的度支尚书一职,朝堂的财政调度、全国的户籍核查,全凭他一支笔定夺,深得圣心。
两年前江南大旱,地方官上报的赈灾粮款层层克扣,到百姓手里时,一袋粟米竟掺了半袋沙土。
萧子良得知后,没带半分文书,只带了两个亲兵就南下。
在湖州城外的破庙里,他见一个老妪正捧着半袋霉米咽泪,那米上还沾着鼠粪,老妪却说“这是官府发的救命粮”
。
他顺着这袋霉米往下查,夜里蹲在粮库外看了三晚,终于抓到来往官员偷换粮款的证据,不仅追回了被克扣的二十万石粮食,还定下“赈灾粮款直达县府、由百姓代表监督”
的新规。
那年冬天,江南再没传出饿死人的消息,百姓还编了民谣,唱“萧太尉,送粮来,霉米换,暖胸怀”
。
去年京城流民激增,城外破庙里挤了上千人,冻饿而死的不在少数。
萧子良没简单地派官送粮,而是直接上书皇帝,建议在城郊设“流民安置所”
,不仅给棉衣热粥,还请了木工、织工来教手艺。
流民里有个叫周老三的,以前是木匠,跟着学了三个月,竟能做出精巧的木梳,后来还在京城开了家木梳铺,娶了妻生了子。
如今安置所里,已有三百多户流民落户,成了能自食其力的匠人,连负责官员选举和考核的吏部尚书都叹:“子良这法子,比单纯赈灾管用十倍。”
可最让朝臣佩服的,还是他接管漕运司的事。
此前漕运司贪腐成风,船工的冬衣被换成薄麻,寒风一吹就透;运粮的漕船偷工减料,每年因船裂沉没的粮食,够养半个京城的百姓。
皇帝怒不可遏,直接当着群臣的面摔了御笔,在御书房里踱了三圈,最后拍板:“让萧子良去!
只有他能治得了这烂摊子!”
竟陵王萧子良到任后,第一桩事就是查账目,把漕运司十年的账本翻了个底朝天,硬是躲过了三次暗杀,成功揪出了七个贪腐的官员;第二桩是检修漕船,让工匠把所有漕船的船底都加厚三寸,还加了防撞的铁条,用了此策,船员的伤亡人数急剧下降;第三桩是重定船工俸禄,把船工的月钱涨了两成,冬天还额外发两匹粗布做棉衣。
不过一个季节变幻间,漕运司就换了新气象,连江南运粮到京城的时间,都比往年快了十日。
第二日清晨,萧子良正在补充自己的应对之策,没想到昨夜只是“前菜”
,王公公匆忙的迎接声中萧景曜慌乱地掀帘进来,往日里的笑脸此时又皱得像拧成一团的布:“子良,太丢脸了,原因竟是大鸿胪的李少卿的下属和漕运司里一个小牙行的负责人闹僵了,这两个小人物的明争暗斗竟然导致我们直接把西疆的使者给得罪了!”
萧子良放下笔,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了敲,眉峰微蹙:“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