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我们现在开打,等于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我不禁感叹道。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就是告诫我们,用兵一定要慎之又慎。”
大姨夫补充道。
“啊?俾斯麦说‘真理永远只在大炮射程范围内!
’咱们有核武啊!
!
操,看他们丫的服不服。”
反正我哥还是不服。
“哎呀哥,杀鸡焉用牛刀?!”
“你看看这就是你崇尚的血性,可惜没有脑子。
这会儿可不是冷兵器时代,好勇斗狠最吃亏。”
大姨夫对我说道,同时瞟了我哥一眼。
“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
我就爱听我大姨夫讲历史,讲政治,尤其在讲国际局势时,总是高屋建瓴,字字珠玑。
我本来对历史挺感兴趣的,不幸的是,教我们历史的老师是外地人,口音特别重,而且说话时就像嘴里含着热茄子一样,吐字不清,让人昏昏欲睡。
我就纳闷了,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这个行业的人不应该先学好普通话吗?!
更不幸的是,我中学六年的历史课都是同一个老师!
口齿不清也就算了,讲课还极为乏味,只知道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延展。
比如有一次她讲到史书有两种形式,一种叫“纪传体”
,一种叫“编年体”
。
“编年体的史书是不能列为正史的,例如《资治通鉴》就不在二十四史中”
。
我问她为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她说:“显而易见,纪传体的,就是以人物为主题,用个人列传的形式阐述历史事件;编年体的,就是按照时间线,陈述历史事件。”
我不知道是她以为我傻还是她自己够傻,这么明显的区别我用得着她解释么?我是想知道两者本质上的不同而不是形式上的,但她根本回答不上来。
后来经我爸点拨才明白,因为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主,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地阐述相同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所以对于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人就会有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从而让我们看到更加客观地评说论断,而不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相形之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是一家之言,不足以服众。
在我翻看《资治通鉴》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可能都是司马光的队友编纂的,司马光本人只负责批阅而已。
全书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讲起,前几章经常能看到“臣司马光曰”
五个字,越往后越少,感觉根本不在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