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小说网

第58章 西南砥定四海初安(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许多随行的将士们,听到这声音,不禁想起了那些己经阵亡的同僚们,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潸然而下。

然而,当他们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亲自前来祭奠这些英灵时,心中的悲痛又被一股强烈的热血所取代。

皇帝的亲临,让他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这些忠勇之士的重视和尊重,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国家效力、为死去的战友报仇雪恨的决心。

朱由检站在这片即将成为英灵安息之所的土地上,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怀中传国玉玺所散发出的温热。

这温热仿佛与这片土地产生了一种深切的共鸣,仿佛这片土地正在用它的方式,向朱由检诉说着那些为国捐躯的忠烈们的故事。

在这一刻,朱由检深切地体会到,帝国的忠烈之气,正在这片土地上汇聚、升华。

这些忠勇之士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大明帝国永恒的骄傲。

与此同时,在广州府衙内,气氛却异常庄重而压抑。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残存代表范德伯格,面色灰败如死灰一般,他的手颤抖着,在那份《大明-尼德兰广州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他缓缓地将公司印章盖在那份条约上时,他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车轮发出沉重的碾压声。

这个瞬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大明帝国的辉煌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一个无法挽回的句号。

曾经,这个商业巨头在东方的海洋上称霸一时,它的旗帜飘扬在无数的港口和岛屿上,它的财富堆积如山,它的势力无人能敌。

然而,如今面对大明帝国的强大威压,它却不得不屈服,签下这份屈辱的条约。

条约的条款完全是按照朱由检提出的条件拟定的,每一条都像一把利刃,首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心脏。

放弃东方所有据点与土地声称,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一切权益;承认大明对南洋及贸易航道之主权,更是让他们在这片海域的霸权地位荡然无存;以现存船只货物抵偿战争赔款,这无疑是对他们财富的一次重创;而未来贸易限于广州、泉州,严守大明律法,则彻底限制了他们的商业活动范围,使他们在大明帝国的贸易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签约仪式结束后,主持仪式的两广总督面无表情地看着荷兰使者,冷冷地说道:“贵使当知,此乃天朝陛下浩荡皇恩,予你等一线生机。

若再有不轨,王师战舰必临欧陆,玉石俱焚!”

他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荷兰使者的耳边炸响,让他们不寒而栗。

范德伯格躬身低头,再无半分昔日海上马车夫的骄傲。

巴达维亚的烈焰和“定远号”

的恐怖己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斗志。

消息传回北京,朱由检于朝会上谕示:“海疆之患暂平,然非一劳永逸。

着郑成功统筹南洋水师,以‘定远’、‘镇海’等舰为核心,组建远洋舰队,巡弋南洋,宣扬国威,护佑商旅。

另命工部、格物院,全力仿制、改进蒸汽铁舰,朕要大明海军,永执西海牛耳!”

这一日,朝会之上,一项由朱由检授意、内阁反复商议的新政——《科举革新诏》,引发了激烈辩论。

诏令的核心内容是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改革,在保留传统的经义策论的基础上,增设了“格物科”

和“算学科”

这两个科目将与文科并行,中试者同样会被授予进士出身,并可以入朝为官,进入工部、兵部、钦天监、格物院等衙署任职。

然而,这一改革举措却遭到了一位年老翰林学士的强烈反对。

他情绪激动地出列说道:“陛下啊!

科举取士乃是国家的重要典章制度,自古以来都是以圣贤经义、治国策论为根本啊!

如今增设格物、算学这些科目,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这会让匠作之术登上大雅之堂,恐怕会让天下的士子们感到心寒啊!”

这位年老翰林学士的话音刚落,不少传统文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他的观点。

他们认为,科举取士应该以经义策论为主,而不是让格物、算学这些实用技能与文科平起平坐。

就在这时,只见宋应星挺身而出,他步伐稳健,身姿挺拔,站在众人面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目光如炬,声音洪亮,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啊!

微臣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所谓经世致用,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没有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们去改进农具,那么天下的百姓又怎么能够顺利地耕种土地呢?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的工匠们去铸造精钢,那么我们的军队又如何能够英勇地战斗呢?如果没有那些精通算学的学者们去测量规划,那么水利工程、桥梁建筑以及城市防御等又怎么能够顺利地建设呢?格物算学,实际上是强国富民的根本所在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球进化茅山后裔哈利波特:虚假的狮院勇士武侠BOSS之路超级保安在都市我在末世组局当神明正道潜龙全民转职:开局获得万倍经验增幅造化图至尊剑皇盖世武神妙手人生霸天战神神宠进化在生存游戏做锦鲤少年王我真不是NPC神兽召唤师1987:今夜不眠将夜相宝2:秘物众神世界从虫族开始崛起深渊主宰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刀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