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他甚至没有回头,哪怕是一瞥。
宽阔厚实的背影在熹微的晨光中只是一个轮廓,对那两道如同芒刺在背的目光置若罔闻,仿佛那只是寒夜中掠过的微不足道的尘嚣。
他稳稳地坐入车厢。
车夫甩出一记清亮的响鞭,划破黎明的沉寂。
鞭声如同命令。
车轮开始转动,碾过被霜华浸润得坚硬冰冷的青石御道,发出“轱辘、轱辘”
的单调而坚定的声响,与马蹄敲击石板的“哒、哒、哒”
声交织在一起,在这空旷的宫门前回荡,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决绝空旷感,一路向东,碾过渐渐喧闹起来的都城市声,驶出高大的城门,驶向那座籍籍无名的东方小邑——阳城。
阳城的所谓“宫殿”
,不过是倚着一座低矮土丘的缓坡,新垒起的几间黄泥草屋。
墙壁是粗砺的黄土混合着草茎,尚透着潮湿的气息。
院子仅以稀疏的竹篱相围,几株新栽的垂柳,纤细的枝条在晨风中无力地摇摆,嫩芽尚未铺展。
没有王都宫阙的崇峻威严,没有朱墙碧瓦的堂皇气象,只有一种近乎蛮荒的质朴与难以言喻的寂静。
禹住下后的第一件事,并非梳理政务,而是立刻带着老仆和城中为数不多尚有力气的老人、孩童,在屋后那片向阳的缓坡上开辟出一片不大的空场。
他亲自操起粗重的石斧和铜锸,刨开泥土,如同当年开凿河山。
在一片夯实的平地上,他令人将那柄陪伴他战洪水、劈巨石的巨大石矩——石质粗糙,棱角分明,上面布满了铜斧砍劈留下的深刻凹痕——深深地、稳稳地竖立其中。
石矩投下的影子,便是一条精准的测日轨道。
石矩之旁,一方未经雕琢的粗砺石案上,那份陪伴舜帝走完最后一程、见证了最高权力交替的《禹贡图》被小心翼翼地展开。
兽皮卷轴的边缘被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得油亮发光,如同一段古老河岸的记忆留痕。
自此,禹的日常被简化到了极致。
布衣短褐,麻绳束腰。
晨曦微露,他己扛起沉重的骨耜或石锄,与城中寥寥可数的几个老弱一起,躬耕于城郊那些刚刚被开垦出来、土坷拉都尚未松透的稀疏田垄上。
炎炎烈日当空,他可能又扛起了测量水准的巨大长竿和象征绳墨规矩的长绳,独自跋涉在阳城周边起伏的丘壑之间。
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的高低向背,用手指感知水流的缓急深浅,将每一处细微的地势变化、每一片适宜耕种的坡地、每一股可资利用的溪流泉水,都详细标注、添补在那张日臻完善的兽皮舆图之上。
夕阳西沉时,他便回到那根巨大的石矩旁,看着石矩的影子在石案上拖长、移动,然后默默地记录下刻度与光影的变化。
他那刻意的疏离与沉默,非但未能冷却天下人心,反而如同投入干柴堆的火星。
阳城那原本狭窄简陋、仅供行脚商通过的城门外,数日之内便热闹得如同王都集市!
初时是邻近几个仰慕禹的威名的小部落酋长,骑着瘦马,带着山野间猎获的兽皮、新采的草药和简陋的陶器前来。
随后,豫州、兖州、青州这些中原腹地的强大方伯们,也乘着华贵的轩车,由健壮的武士拱卫着,驮来了成箱的沉重青铜礼器、珍贵的玉石圭璋、成捆精美的葛布丝绸。
豪华的车轮碾压在阳城城外泥泞原始的土路上,留下一道道深刻的辙印。
日复一日,当禹结束一天的劳作,踩着田埂的泥土走向他那低矮的土屋门口时,总会被无数神情恭谨、言语恳切、乃至眼含焦灼的诸侯使者拦住。
“摄政王!”
豫州伯拱手至额,声如洪钟,“天下汹汹,不可一日无主砥柱啊!”
“商均公子虽为帝子,然其年少德薄,民望未孚!
万民心之所向,唯摄政王也!”
兖州伯言辞恳切,眼神却锐利如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