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青岭教会我的,是责任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2077年秋,青岭村迎来“朱武精神研究院”
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
十年来,该院已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成为全国研究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智库。
纪念大会上,一部名为《信仰的接力》纪录片首映,真实记录了青岭村三代党员干部的成长轨迹与精神传承。
影片中,老支书、现任村干部、年轻志愿者同台对话,讲述各自眼中的朱武精神。
“对我来说,朱武精神就是‘干实事’。”
老支书坐在轮椅上缓缓说道,“不图名利,只求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而对我而言,它是一盏灯。”
现任村支书接过话头,“照亮前行的路,也提醒我们别走偏了方向。”
“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它是信仰,也是责任。”
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坚定地说,“我们要把这份精神继续传下去。”
影片结尾打出一行字幕:
“真正的传承,不在纪念馆,而在人心。”
2078年冬,随着“朱武精神全球传播计划”
的深入推进,青岭村开始尝试用更多元化的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村里推出了一档英文版短视频栏目《TheSpiritofZhuWu》,通过短小精悍的影像片段,向海外观众介绍朱武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内涵。
栏目上线后,迅速在YouTube、TikTok等国际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
有国外网友留言称:“原来中国的基层治理不是‘神秘主义’,而是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青岭村还与多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朱武精神工作坊”
,邀请各国青年代表来村交流学习。
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中国基层治理的国际话语权,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发展模式产生兴趣。
2079年春,中央党校将“朱武精神与新时代基层治理”
正式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每年都有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走进青岭村,实地学习“群众路线”
“阳光政务”
“党员先锋岗”
等实践经验。
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县委书记在结业典礼上感慨道:“过去总觉得‘为民服务’是个口号,来了青岭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可操作、可复制、可持续的治理逻辑。”
与此同时,青岭村的“朱武青年志愿团”
也迎来了第100万名注册志愿者。
这支队伍遍布全国各大高校、机关单位、社区街道,已成为新时代青年投身基层、服务人民的重要平台。
2080年夏,青岭村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朱武精神教育基地”
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工程”
重点项目。
该项目将全面修复村内历史建筑群,打造集红色旅游、研学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