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我希望将来我的学生也能看到它。
不是为了同情,而是为了懂得:每一个平凡的母亲,都可能是时代的英雄。”
与此同时,贵阳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那位曾在电子厂打工、递上旧工卡的女工刘玉芬,几天后带着十几个姐妹回来了。
她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笔记本,封面写着:“我的流水线日记”
。
“我们商量了一晚上,”
刘玉芬说,“决定不再只贴一张卡。
我们要写下那些年的事??高温车间没有风扇,怀孕了也不敢请假,组长半夜敲宿舍门……还有姐妹跳楼那天,全厂沉默得像坟地。”
她们当场摊开本子,一笔一划誊抄进展览留言册。
有位姑娘写着写着嚎啕大哭:“我妈说我命不好,嫁错人、生错时代。
可我现在明白了,不是我命不好,是我们都被当成消耗品!”
当晚,孟波接到贵州省妇联电话:“你们唤醒的不只是记忆,是女性自我认知的觉醒。
我们准备联合发起‘工龄认证援助计划’,帮助那些因企业倒闭而无法证明劳动年限的妇女申领养老待遇。”
他挂掉电话,翻出田甜的采访录像。
画面中的她坐在出租屋里,怀里抱着女儿,语气平静:“我最怕的不是加班,是孩子长大后问我??妈妈为什么总是疲惫?我会不会说,因为你出生在一个需要母亲燃烧自己照亮未来的年代?”
此刻,这句话正被一位北京高中生抄在作文本上。
她的语文老师布置了题目:《谁该被写进教科书》。
她在文中写道:“课本里有科学家、运动员、革命烈士,却没有我外婆这样的纺织女工,没有楼下修车铺那位每天工作十二小时的阿姨。
她们不是伟人,但她们支撑了一个时代的运转。
如果历史只记得胜利者,那我们就永远学不会尊重普通人。”
这篇文章后来获得全国中学生征文一等奖。
颁奖礼上,女孩当众朗读全文,台下多位教育专家悄然拭泪。
而在遥远的新疆建设兵团,李桂兰的信引发了连锁反应。
几位老兵子女自发组建“口述史采集队”
,骑着摩托车深入戈壁滩,寻找散居的老垦荒队员。
短短两周,收集到八十三段录音、四十六张老照片。
一位91岁的老护士含泪讲述:“冬天接生,产房没暖气,我把热水瓶塞进产妇腋下。
孩子生下来活了,我自己冻坏了手指……可那时候不能喊苦,喊苦就是思想落后。”
这些材料全部寄给了孟波。
他在剪辑新片《她们未曾开口的四十四年》时,特意加入一段黑白动画:一群模糊的身影在风雪中推车、挖渠、抱柴火,镜头缓缓拉远,化作大地上的经纬线。
六月中旬,项目组收到一封来自深圳的快递。
寄件人是一名快递公司女主管,名叫周莉。
包裹里是一摞工装服,共计三十七件,每件背后都用记号笔写着一句话:
-“第1件:送完这一单,我就去做化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