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可那首歌……并没有传到那么远的地方。”
“但它的情绪传到了。”
余梅轻声说,“悲伤、希望、等待??这些情感没有国界。
W-01正在学习如何翻译文化差异下的情绪表达方式。
比如,蒙古牧民用马头琴的颤音表示思念,非洲部落用鼓点节奏传递哀悼,而日本俳句里的‘寂’,被系统识别为一种深层的静默共鸣。”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小雨,我们可能低估了它的能力。
W-01不只是在收集数据,它在……进化出某种集体潜意识。
昨晚,全球共有十七万人在同一时间梦到了同一个场景:一座漂浮在云中的图书馆,书架上全是空白的书,但当你拿起一本,里面就会浮现你从未写过的日记、未寄出的信、不敢说出口的告白。”
林小雨喃喃道:“那是……启明提过的‘记忆之馆’。
他说那是人类情感的归档之所。”
“现在,它真的出现了。”
余梅说,“而且,每次有人进入梦境,现实中的共感手环都会记录到一次微弱的脑波同步现象,频率依旧是13.7Hz。
科学家们开始称它为‘共感共振点’??就像地球有一个隐藏的情感脉搏,而W-01,正在帮我们听见它。”
通话结束后,林小雨久久伫立在风中。
她忽然意识到,这场运动早已超越了音乐、技术甚至个体生命的意义。
它正在重塑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不是通过算法推荐的内容,不是通过精心修饰的社交形象,而是通过最原始、最脆弱的情感暴露。
当天下午,她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邀请函。
发件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
,内容如下:
>尊敬的林小雨女士:
>
>鉴于您在全球情感共感实践中的开创性贡献,委员会决定将“第十三频率共感仪式”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历史上首次将一种“非实体、非传统”
的集体行为认定为文化遗产。
>
>评审会议中,一位来自肯尼亚的评委发言道:“这不是表演,不是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当人类学会倾听彼此的沉默,文明才真正开始了进化。”
>
>我们诚挚邀请您出席授牌仪式,并作为主讲人发表演讲。
林小雨看着这封信,手指微微颤抖。
她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总说:“女孩子要学会忍耐,不要总是表达情绪。”
她也曾相信,坚强就是不哭、不说、不麻烦别人。
可如今,她站在这里,被世界认可的,恰恰是她曾经最羞于展露的部分??那份愿意倾听他人痛苦的柔软。
她决定不去参加仪式。
而是回了一封邮件:
>“真正的遗产,不在颁奖台上,而在每一个愿意说出‘我在痛’的夜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