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没有在林梦秋家吃饭,也没有在温知夏家吃饭,陈拾安选择回到家里吃这顿晚饭。
“婉音姐。”
“拾安回来了?”
“嗯,婉音姐这么早开始煮饭了?”
“对啊,正好你吃了要去上晚自习,然后...
正月初八的清晨,雪还未化尽,陈拾安背着双肩包走出老屋。
村道上结着薄冰,他脚步轻稳,像小时候随父亲巡观那样,一步不滑、一息不断。
温知夏送他到村口,怀里抱着那只总爱蹭他道袍下摆的狸花猫。
猫儿喵了一声,仿佛也在告别。
“记得按时吃饭。”
她说,“北京冷,别只顾看书忘了加衣。”
“嗯。”
他点头,把围巾又裹紧了些,“你也是,别熬夜整理方子。
那些笔记我带回去慢慢看,不急。”
她没答话,只是伸手替他抚平领口的一缕乱发。
那一瞬,风停了,雪也仿佛悬在半空。
陈拾安望着她眉梢沾着的雪花,忽然觉得这画面该用相机留住,可他知道,有些东西拍下来就不再是原本的模样。
火车启动时,他一直看着窗外。
温知夏站在原地,直到列车拐过山弯才转身离去。
他低头摸了摸胸前的檀木盒,里面静静躺着《青囊经》卷四与卷五的原件。
这两册手抄本,不只是医书,更是血脉的证词??证明在这片被推土机碾过的土地上,曾有人以心传火,守住了千年未熄的光。
返京后第三天,谢云昭召集课题组紧急会议。
“国家古籍修复中心已完成初步鉴定。”
她在投影屏上调出扫描图像,“《脏腑真源论》中关于‘三焦气化’的描述,与近年发现的间质组织液流动网络高度吻合;而《九针秘要图》里的‘毫针微刺法’,操作深度和角度分布,竟与现代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计逻辑惊人一致。”
会议室一片寂静。
一位博士后迟疑道:“会不会是巧合?古人哪懂什么组织液、电刺激?”
“问题就在于不是巧合。”
谢云昭目光扫过众人,“我们做了对比分析:书中记载的九种针具形制,对应不同经络层次的刺激需求。
比如‘浮针’专用于皮部浅层疏泄卫气,其曲柄设计能减少皮肤阻力??这和现在美容科用的滚针原理几乎一致。”
她顿了顿,看向陈拾安:“你父亲当年为何隐居乡野?这些知识若早二十年面世,中医现代化进程或许早已突破瓶颈。”
陈拾安沉默片刻,开口:“因为我爷爷临终前说了一句话:‘世人尚力不尚德之时,秘法不可轻出。
’他怕这些东西被当成噱头,或是沦为资本包装的工具。
只有当医学真正回归对人的关怀,这些智慧才能安全落地。”
谢云昭久久未语,最终轻轻点头:“所以你现在愿意拿出来,是因为你觉得……时代变了?”
“不是变了。”
他望着屏幕上那行泛黄小楷,“是终于走到了可以对话的节点。
科学不再排斥经验,传统也开始学会自证。
这不是谁战胜谁,而是两条河,终于找到了汇流的峡谷。”
会后,谢云昭单独留下他:“管理局批了专项经费,成立‘民间医学文献实证研究项目’,由你牵头组建青年团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