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无论保守派如何污衊,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在官方背书的背景下,儒学一脉也只能承认实学乃是儒学一脉。
实际上《尚书》被证偽一事传播了多年后,给儒学造成的打击巨大,读书人之中质疑者不在少数,信仰被动摇那种。
研究了一辈子的先贤著作,居然是偽作,保守派其实是希望能有新东西补充进来的,可惜补充进来的是实学,这让保守派很不爽,但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实话,李元从科举入手的举动,出乎了贾璉的意外。
事先没有通知,李元就直接莽上去了,贾璉知道后跟上已经有点慢了。
但问题不大,慢一点也不坏。
改变一个社会从哪个地方开始,贾璉其实一直有思考。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认知开始。
也就是说,要扭转整个社会的认知,这个事情是很难的。
但再难也要做。
贾璉推出实学,就是这个初衷。
通过实学的推广和运用,取得了足够的社会效果后,原计划是等入阁了再走官方渠道,没曾想李元先他一步。
那么李元这么做的诱因又是什么呢?也很简单,就是不想躺在父皇的打下的基础上混日子。
李元也是有野心的,要继往开来,有所超越,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这个事情,有流芳百世,也有遗臭万年。
李元无疑是奔著流芳百世去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有创新,有突破。
这么些年的皇子生涯,李元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正如贾璉说的那样,一切都要建立在生產力的发展上。
发展就会有变化,而传统的縉绅们是最討厌变化的,他们恨不得这个世界一直如此,永远不会变化。
现实无疑不会让縉绅阶级满意,变化是一直存在的。
比如家里多了个孩子,是不是变化。
做父母的要不要为孩子谋划,这是不是变化。
同时李元也看清楚了,承辉帝的变法中,存在著对縉绅阶级的压制。
这一点在史书上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案例。
李元也清楚的看到了,縉绅阶级不好动,他们存在的时间很长,自上而下盘根错节,不好轻易去动,只能一点一点的削弱。
“父皇的做法是向外开拓,在发展的过程中缓解內部矛盾的同时,滋生出一批新贵。
縉绅是无法根除的,既然如此,那便给他们製造对手,让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內部分化。”
李元站在窗前,脑海里浮现出这么一段想法。
无论如何,不能一成不变,正如先生所说,盛世求变,乱世求稳。
內阁总算是拿出了一份具体的条陈,上呈到御前。
李元先仔细的看罢之后,发现內阁给出的解决方案如同隔靴搔痒。
怎么说呢,內阁主张科举推广实学不能著急,应该缓一缓。
现阶段应该只在院试一级执行,三年后再进入乡试,十年后进入会试。
总之就是不能立刻在科举中全面加入实学,这样对过去那些专注於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不公平。
还有就是一些省份,推广实学比较早,比如两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