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到了坟前,大人在坟头跪下嘴里念叨着先人的称呼,一堆一堆地的分别给先人烧纸钱。
然后按辈分一批一批地轮流磕头,嘴里会念叨着“祖宗回家过年了”
“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等吉祥话,诉说一年的收成和心愿。
拜完后,在祖先坟前同时燃放鞭炮,据说鞭炮声能“请”
祖先回家,也有驱邪的寓意。
以前祭祖仪式结束后,那些带着的供品会留着,有的会在年夜饭时端上桌,寓意祖先与家人共享年节美食。
这种习俗核心是“认祖归宗”
,通过庄重的仪式让后辈不忘根源,也让年味里多了份对传统的传承和对家族的凝聚感。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因各地礼俗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春节祭祖:大部分地区在春节期间会进行祭祖仪式。
家族族长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会于堂屋中悬挂祖先画像或供奉祖先的牌位,从初一至初三,牌位前早晚点灯、蜡,燃香不断。
除夕子夜前后,要在祖先的牌位前摆好美酒佳肴、时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
,然后由家长率子孙行叩祭礼。
初三恭送祖先灵魂,通常与“送年”
活动一并执行,且要到祖坟祭奠烧纸。
清明节祭祖:上海清明祭祖少不了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也是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山西南部多数地方清明上坟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而北部多数地方则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
台湾的清明节也叫扫墓节,家家户户都要在祖坟上“挂纸”
和“培墓”
,即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黄白纸或五色纸压在坟上,并对坟墓进行整修。
春分祭祖:主要流行于客家地区、福建漳州及周边、安徽南部等地。
客家人春分祭祖称为“春祭”
,从春分开始至清明结束,全族或全村集体行动,先在祠堂举行仪式,随后依次祭扫开基祖墓、各房祖先墓,最后是家庭私墓。
其他少数民族祭祖:苗族有12年举行一次的盛大祭祖节日“鼓藏节”
,用鼓作为祖先的物化象征符号,祭鼓就是祭祖;瑶族每年农历十月十六要过“盘王节”
,举行“还盘王愿”
的祭祀仪式;侗族有每年正月的祭始祖女神的“祭萨节”
,大家着盛装汇聚在“萨坛”
外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