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伊拉克战败,被迫从科威特撤军,军队伤亡约10万人,装备损失惨重;多国部队仅伤亡数千人,以极小代价达成战略目标。
这场战争确立了冷战后美国的“单极主导”
地位,验证了现代化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模式;联合国通过决议对伊拉克实施长期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深刻影响伊拉克后续局势;同时也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埋下伏笔。
2003年伊拉克战争,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
,是2003年3月至2011年12月,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核心目的是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其首接导火索是美国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后被证实无实质证据)。
核心背景其一是美国的战略动因:“9·11”
事件后,美国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
,以“反恐”
和“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名义,推动对伊军事行动,同时试图通过控制伊拉克重塑中东地缘格局、保障能源安全。
背景其二是国际社会分歧:联合国未通过授权对伊动武的决议,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明确反对军事干预,联军主要由美、英及少数盟友组成,行动存在显著争议。
2003年3月20日,联军发起“震慑”
行动,以空袭和地面推进结合的方式快速突破伊拉克防线;4月9日,美军攻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5月1日,美国宣布“主要作战行动结束”
。
联军占领期间,伊拉克陷入教派冲突(逊尼派与什叶派)、反美武装袭击的混乱局面,平民伤亡和联军伤亡持续增加;美国试图推动伊拉克“民主化”
,但未能有效稳定局势;2011年12月18日,美军正式从伊拉克撤军,战争基本结束。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2006年萨达姆因“杜贾尔村屠杀案”
被执行绞刑;伊拉克成立新政府,但长期面临政局不稳、治理能力薄弱的问题。
战争导致伊拉克数十万平民伤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因战争消耗巨额国力(耗资超万亿美元),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单边主义”
干预模式也遭到广泛批评。
战后核查显示,伊拉克并不存在美国战前宣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场战争的合法性始终存在国际争议。
两场海湾战争,尤其是第二次海湾战争彻底颠覆了传统战争形态,核心影响是推动世界战争从“机械化”
全面迈向“高技术化、信息化”
新阶段,为后续全球军事变革和战争模式设定了基本框架。
其具体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确立“高技术武器”
的核心作战地位: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如“战斧”
巡航导弹)、隐形战机(如F-117)、预警机等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仅占弹药总量7%的精确制导武器,却摧毁了伊拉克80%以上的重要目标。
这打破了“火力覆盖、兵力碾压”
的传统逻辑,证明“精准打击、高效毁伤”
可首接决定战局,倒逼各国将高技术武器研发列为军事建设核心。
2、构建“信息化联合作战”
新体系:多国部队通过卫星通信、电子战装备、自动化指挥系统,实现了陆、海、空、天多军种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空袭阶段瘫痪伊拉克指挥通信,地面战阶段快速穿插包围,仅用100小时结束地面战斗。
这种“信息主导、多军联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