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组织核心成员中,赫然出现两名中国籍学者,曾参与国家历史编纂项目。
其中一人竟是当年西山会议幸存者之后,却在演讲中声称:“我们的文化根脉在扶桑,汉字源于甲骨文的说法是民族自我欺骗。”
舆论哗然。
周文冷笑:“他们不怕真相,只怕记忆被普通人掌握。
所以现在,他们要反过来定义‘谁是中国人’。”
林婉清提议:“我们发布楚芸的录音,揭露‘山樱’如何迫害亲历者后代。”
“不够。”
周文摇头,“他们早有准备,会说这是伪造。
我们必须让他们亲眼看到,什么叫真正的血脉共鸣。”
他决定启动“灯塔计划”
终极阶段:**在全国三十个信标地点同步举行“血缘验证仪式”
??邀请楚芸可能的亲属、学生、战友后代,携带家族信物前往指定位置,进行十分钟真实讲述,并现场采集DNA样本,比对是否与楚氏家族匹配。
**
第一站,选在北京西直门原槐树胡同旧址??如今已是地铁六号线施工区。
他们在工地围挡内搭起简易讲台,挂上横幅:“这里曾住着一位不肯忘记的老师。”
首位登台的是位八十多岁的退休编辑,名叫陈慕兰。
她拿出一本破旧日记,翻开第一页:
>“1952年9月3日,晴。
今天来了位新同事,林老师。
她说话轻,笑得少,但批改作文特别认真。
有个孩子写《我的家乡》,说云南有座山叫弥勒寺,她突然哭了。
晚上我看见她在办公室煮汤圆,一个人吃,眼泪掉进碗里……”
她讲述整整十二分钟。
结束后,技术人员当场采样,上传至基因数据库。
十二小时后,结果返回:**“高度匹配楚氏母系线粒体DNA序列,相似度99.7%。”
**
全场静默,继而爆发出掌声。
第二站,上海虹口。
一位老人带来一把旧二胡,说:“这是我师父留下的。
他是抗战时期文艺宣传队的,常说有个女老师每次听《黄河大合唱》都会流泪,说那是她母亲教她的。”
DNA比对成功。
第三站,重庆朝天门码头。
一名船工后代展示父亲笔记:“1960年,有个女人独自乘船过江,问渡口老兵还记得‘月亮姐’吗?老兵摇头,她就站在江边唱了一首《月亮出来亮汪汪》……”
再次匹配。
七天之内,十三个站点完成验证,全部指向同一结论:**楚芸确有后代存活人间,且分布广泛,多被秘密送养。
**
而最关键的一条线索,来自哈尔滨。
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疗养院呓语不断:“……汤圆要煮三分钟……别忘了放姜……昭阳要长大……舅舅会来找……”
家属偶然听到“昭阳”
二字报警,警方联系专案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