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夜深人静,擎天投资董事长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凌晨,那微弱的光晕在厚重的窗帘缝隙中若隐若现,映照着空旷的室内。
林凡送走了最后一批汇报工作的下属,脚步声在走廊尽头渐行渐远,偌大的空间里只剩下他一人。
窗外,江城的霓虹渐次熄灭,只剩下零星的光点,如同旷野中寂寞的星火,在沉沉的夜色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高楼大厦的轮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街道上偶尔驶过的车辆带来一丝短暂的喧嚣,随即又被无边的寂静吞没。
白日的喧嚣与忙碌褪去,一种深彻骨髓的孤独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将林凡紧紧包裹,仿佛置身于冰冷的深海之中。
这种孤独,并非身边无人。
他有忠心耿耿的兄弟,如刘建军、赵大军,他们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日渐专业的团队,孙怡、吴伟等人兢兢业业地执行着他的指令;有关心他的家人,母亲李素珍的唠叨总是带着温暖的关切。
但这种孤独,源于无人能真正走入他内心的核心,无人能理解他灵魂深处那份巨大的秘密与由此产生的重压。
每当夜深人静时,这份隐秘便如影随形,化作无形的枷锁,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是这个时代的“先知”
。
他能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经济浪潮奔涌方向,知道互联网将如何颠覆世界,从信息传播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知道房地产将经历怎样的狂飙与调控,泡沫膨胀又破裂的轮回;知道哪些产业将成为风口,如电子商务和移动通讯,哪些将惨遭淘汰,如传统零售的凋零。
这种洞见,是他最强大的武器,让他在商战中无往不利;也是最沉重的枷锁,将他囚禁在无人理解的孤岛中。
每一次会议上的决策,都像在独行于未知的险途,背后是无人能分享的沉重负担。
他做出的许多决策,在刘建军、赵大军看来,是“凡哥胆子大、眼光准”
,他们佩服他的魄力,却不解其中的深意;在孙怡、吴伟看来,是“林总战略清晰、敢于冒险”
,他们执行命令时带着敬畏,却未曾触及核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并非是单纯的胆识或冒险,而是基于对历史轨迹的确信,是对未来脉络的精准把握。
但他无法解释,无法言说,生怕一旦泄露,会打破这脆弱的平衡,引来不必要的猜疑或恐慌。
他试图引导,试图播种,希望有人能分担这份重担。
他让张志强关注海外的科技动态,详细追踪硅谷的每一个创新;他注册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域名,如电商平台的雏形;他私下里向吴伟咨询过关于数据隐私和网络立法的前瞻性问题,探讨未来的法律框架。
然而,得到的反馈往往是困惑不解,或仅仅是出于对他权威的服从。
没有人真正理解他为何对这些“虚无缥缈”
、“遥不可及”
的东西投入如此大的关注。
张志强的报告中满是技术术语的堆砌,却少了灵魂的共鸣;吴伟的回应谨慎而专业,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迷茫。
“林凡食品才是根本,互联网那东西太虚了。”
连母亲李素珍都曾这样唠叨,她的声音在林凡耳边回响,带着老一辈的务实与担忧。
她不懂儿子为何总在追逐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希望他能安稳地守住家族基业。
这种无人共鸣的孤独,在每一次他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时尤为强烈。
当所有人盯着眼前的财务报表和市场份额时,他却要分心布局十年后才可能见效的棋局,如投资新兴科技或储备关键资源。
这种时空错位感,时常让他感到一种荒谬的疏离,仿佛自己是个局外人,在热闹的宴会上独自品尝着隔世的苦酒。
团队会议上,争论激烈,林凡却心如止水,因为他的视线早己越过当下,投向那遥远的未来。
他甚至不能有任何明显的失误。
因为“先知”
是不应该犯错的。
一旦他的判断与短期现实出现偏差(即使长期正确),比如某个投资暂时亏损,就会引来内部的质疑和外部的嘲讽,动摇团队的信心。
他必须时刻扮演那个沉稳、睿智、永远正确的“林总”
,将所有的疑虑、恐惧和不确定性深深埋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