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杨帆十分喜欢这件宝物,让亲卫收下,并表示猛勺继任缅中宣慰使、加号蒲甘王是祥和之兆,还请伽罗塔大师继续担任护国禅师,班师后会向朝廷说明并一同封敕,众人一片欣喜。
杨帆与沐朝弼发现,至此对方所有人才面露喜庆,似乎佛教仪式比官样文章更为重要,杨帆感慨此地政俗与大明差异颇大,沐朝弼则认为这种习俗较为醇厚。
当夜,宫廷举办盛宴,猛勺和阿瓦城的头面人物殷勤劝酒。
杨帆不喜这样的场合,稍作应酬便来到宫外,看到纳黎萱望着欢宴气氛,脸上神情复杂。
杨帆知道他又在想复国之事,便从怀中掏出一封写给俞大猷的信交给纳黎萱。
信中提到要留下一支船队支持纳黎萱在宋卡建立水师,还会与佛朗机人定下盟约,由三方共管马六甲水道。
纳黎萱看后又惊又喜,一时惘然,说不出话来。
杨帆提醒纳黎萱,他才清醒过来,想到复国有望,当即跪倒痛哭流涕,称杨帆再造之恩难以报答。
杨帆扶起他,感慨道。
“与你同行千里,了解你为人。
我希望你复国后,世代与我大明交好,以尧舜大道治理民众,不可效仿莽应龙、郑检之流。
这是两国之福。”
纳黎萱擦去眼泪,哽咽着保证。
“杨大人放心,复国后,我必师法大明,行大道,绝不做无道之事。”
杨帆询问纳黎萱是否知道自己放心让猛勺担任蒲甘王和宣慰使的原因。
纳黎萱猜测是让思轰从旁牵制,杨帆摇头否认,称思氏难以驯服,自己用来牵制猛勺的其实是纳黎萱。
纳黎萱稍加思索便恍然大悟,明白杨帆是想让自己从兰纳一带威慑诸缅,再用水师攻打勃固,让莽氏彻底失败。
杨帆表示并非利用猛勺,若猛勺有德,自然能坐稳位置;
若他无德,与兄长勾结,纳黎萱可在麓川与他两败俱伤后从兰纳进入阿瓦。
他还提到大明变法正处关键时期,无暇过多处置边患,阿瓦、兰纳、老挝、车里等地需纳黎萱约束,不可让凶逆之人横行,同时也要讲公道,不可欺压邻国。
杨帆说明扶持纳黎萱复国是出于道义,邉罗本是大明藩属,且此地凶暴横行,莽应龙、郑检之流早晚需征讨,大明不便出手,便由纳黎萱承担藩属之责。
纳黎萱起初对杨帆并无特别好感,甚至觉得他主持变法可笑,直到在昆明府送信、永昌府见其扭转颓势、顺宁之战见其与士兵同甘共苦,才逐渐佩服。
此时听杨帆语气恳切,真心扶持邉罗,想到此去前途险恶,再次跪倒,哽咽着说不出话。
杨帆询问他准备如何做,纳黎萱称会先到马六甲面见俞将军。
再请其护送回大城,与父亲伺机迎回王室,联络部族首领和旧时大臣,发布讨伐莽应龙的檄文,成军后在北部坚壁清野,南下宋卡经营水师,水陆兼顾对抗莽应龙,且因大明与佛朗机人共管马六甲水道,无需担忧佛朗机人。
杨帆觉得他的思路可行,但提醒他邉罗亡国必有内鬼,回去后首要之事便是除掉内鬼;不可接受莽应龙所赐的王号,需寻找素可泰的后人为王;
作为佛国,要说服僧王号令百姓复国,但不可复仇,莫要多行杀戮;
还要借鉴大明变法,践行尧舜大道。
纳黎萱将这些话牢记在心,深知自己经验不足,决定回国后说服父亲清除内鬼。
他拔出佩刀在脸上,血流满面,语气平和地表示邉罗若能复国,皆因杨帆所赐,将今日之言视为国誓,复国后会与大明共存亡。
杨帆拍拍他的肩膀,心中感慨他历经磨难,前途凶险,自己当初亦是如此,随后让他离去。
杨帆转身回到殿内,纳黎萱对着他的背影磕了三个头,带着林阿发趁夜色出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