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第111章
“这么说,虽然叫月俸,但你们并不是每个月都能领?”
宁管事一家上演悲喜各不相通时,明月正扒着卞慈疯狂请教。
还是上次的茶肆,不大,位置也不太好,但正因如此,客人也不算太多,清净自在,正适合两个并不怎么擅长品茗的人密谋。
“天下财政尽归朝廷,可户部那样忙,天下这么大,多地往返一次便要数月甚至近年之久,怎么可能每月发放?”
卞慈笑道,“故而往往都是夏天领一次,冬天领一次,一次领半年。”
有时财政运转不畅,一年领一次也是有的。
“那要去京城领吗?”
明月以前从没想过这些问题,觉得颇有意思,“还是由各地开销?”
这家的茶水她尝不出好坏,可老板娘亲手做的椒盐千层饼,咸香适口,当属一绝。
“就近交给各路治所处理。”
卞慈耐心解释说,“比如杭州便是两浙路的治所所在,除本地知府衙门之外,另有对内的转运司、对外的市舶司、提点刑狱司、各样官办作坊、学政等或直属中央,或隶属地方的大小数十处,统一由本地开销。”
“说得也是,那么多衙门,那么多官儿,哪怕每人每月只领十两,加起来就是天文数字,若月月输送,还不累死?驿站天天跑马拉银子了!”
明月恍然大悟,又问,“可是天高皇帝远,又没人天天在旁边看着,会不会有人吃空饷?”
前两年去京城,她隐约听说砍了几个贪官的头呢!
卞慈被她的“跑马拉银子”
“天天在旁边看着”
的说法逗乐,眼底沁出笑意,“水至清则无鱼,自然是有的。
因此户部上下要时时留心,另外朝廷也会不定期派下巡查御史……”
“原来如此!”
明月想了想,摇摇头,跟着笑起来,“我管那么几个人都时常觉得辛苦,朝廷管那么多事儿,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当家难呀!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大国小家,皆是如此。
明月托着下巴想了半日,咋舌不已,“这么一来,朝廷得准备多少银子呀!”
“这就是我要说的关键所在,”
卞慈蘸取一点茶水,在桌面上飞快书写,“各衙门中九品及以上有品级的官员各有几位乃至几十位不等,其下又有许多不在册,但也由朝廷供养的吏员……”
官员的俸禄通常由银两和米粮等组成,按理说,应该以白银为主,然朝廷开采的白银有限,还要留做大宗贸易等重要用途,所以实际到手的现银并不多见。
相当一部分,甚至特殊时期的大部分都会由粮食、布匹,甚至是香料等等可以流通的硬通货代替。
而两浙路一带盛产丝绸,在此任职的官员们的俸禄之中,丝绸就占据很大一部分。
明月一边听卞慈说,一边在心里飞快地计算:
杭州原为州,后升格为府,为所属两浙路之治所所在。
除杭州外,两浙路下辖另有十三州、两军,而以杭州为例,其下辖有钱塘、仁和、富阳、余杭、临安、於潜、盐官等十县,每县都有县令、县丞、县尉、主簿、教谕、驿丞等六到十名有品级的官员,十名左右无品级的在册书吏。
也就是说,每个月每个县就有十六到二十人需要朝廷发以俸禄,以居中十八人为例,每州合计在册官吏一百八十人上下,扩大到整个两浙路,就是两千八百八十人。
另外,朝廷为表恩典,大多数官员的家眷也享受除实权之外的同等俸禄。
故而仅两浙路一处,连同官吏本人及其家眷在内,享受朝廷俸禄的就有四千一百六十人之巨!
这些人所享受的俸禄根据实际品级不等而有所不同,会根据比重将一部分俸禄折算成丝绸:书吏可能每半年只得一匹绢,九品官每个月有一匹,像卞慈这种从五品,每个月可能就有几十匹之多!
当然,高官厚禄终究只是少数。
即便如此,往少了取均数,以每人每月五匹算,仅两浙路,每年就需要丝绸将近二十五万匹!
那么,这些丝绸从哪里来呢?
除去每年各地交上去的赋税之外,全靠当地织户、商人供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