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无锡的晨光像被揉碎的桂花,细细簌簌落在陆帆的冲锋衣上——那是昨天在鼋头渚湖边蹭到的露水,混着晚桂的碎香,在衣角留下浅淡印子,风一吹,甜意便漫了开来。
民宿老板小林帮他把装着银鱼干和珍珠项链的行李箱搬到门口时,太阳己爬得老高,斜斜照在南长街的青石板上,将桂花树的影子拉得细长,像在地上铺了层细碎的墨。
“到了苏州先去平江路,”
小林的声音裹着水汽,手里还攥着昨天没擦完的青瓷茶杯,杯沿沾着碧螺春的茶渍,“哑巴生煎是真老招牌,我小时候跟着我妈去,天不亮就排队,半小时才能抢到一两。
巷尾的评弹馆下午两点准有《白蛇传》‘游湖’,赶得及就听听——琵琶配三弦,就一口烫嘴的生煎,那才是苏州的魂。”
陆帆点头,把小林塞的暖宝宝揣进羽绒服内袋——无锡深秋己有凉意,小林说苏州河边的风更软,却浸人,带着河水的湿气往骨头里钻。
他最后看了眼民宿门口的红灯笼,“运河人家”
的烫金字在阳光下泛着光,是无锡留给他的最后一抹温柔。
去无锡站的公交上,陆帆靠窗坐下,背包里的太湖三白照片还带着潮气。
点开相册,昨天的太湖日出在屏幕上展开:金色阳光洒在湖面,张爷爷的渔船像片柳叶漂在波光里;下面是清蒸白鱼,鱼皮银白,鱼肉细嫩得能透光;还有银鱼炒蛋,银鱼像碎银子裹在蛋液里,鲜滑得入口即化。
“小伙子去苏州啊?”
邻座阿姨忽然开口,怀里抱着装油面筋的竹篮,油纸裹着的面筋还透着热乎气,“苏州生煎要吃哑巴家的,松鼠鳜鱼得去松鹤楼,我们无锡人周末常去——早上七点高铁,中午吃生煎,下午逛拙政园,晚上还能赶回来喝酱排骨汤。”
说着,她掏出个油面筋递过来,“尝尝?我们无锡的油面筋塞肉最好吃,苏州也有卖,就是没这么筋道。”
陆帆接过,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咬一口,外皮脆得“咔嚓”
响,孔洞里吸满油香,果然筋道。
“谢谢阿姨,”
他说,“我到苏州就去吃哑巴生煎,松鹤楼也记下来了。”
高铁驶出无锡站,窗外的景色渐渐变了——稻田越来越密,金黄稻穗在风里晃得像碎金,田埂上的柳树还带着点绿,偶尔能看见农民弯腰收割,镰刀的光在阳光下闪着。
河边有洗衣妇蹲在青石板上,棒槌“砰砰”
敲着衣服,水花溅在石板上,很快渗进土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陆帆忽然想起这句诗。
课本里的江南,原来就藏在这些小河、小船和白墙黛瓦里——河上的乌篷船缓缓漂着,船夫戴斗笠,船桨轻划,水面泛起涟漪,映着岸边的老房子,屋顶瓦片排列整齐,像铺了层青灰色的鱼鳞。
不到半小时,高铁抵达苏州站。
出站时,陆帆被车站建筑勾住目光——江南特有的飞檐翘角,挂着小小的铜铃,风一吹“叮铃”
响,像串在指尖的风铃。
墙面是淡米白色,刻着苏州园林的窗格图案,冰裂纹、海棠纹、回纹,每块砖都透着雅致。
连检票口的牌子都是木质的,刻着“姑苏站”
三个隶体字,边缘描了圈浅金,低调又讲究。
“小伙子,要去平江路吗?”
穿蓝色制服的志愿者阿姨走过来,头发梳得整齐,别着银色发卡,“坐40路公交首达,就在那边站台,不用转车,二十分钟就到。”
她的普通话裹着苏州话的软糯,像刚蒸好的糖粥,甜滋滋的。
陆帆道谢,跟着导航往公交站走。
苏州站广场上的银杏树叶子己黄透,风一吹,金黄的叶子簌簌落下,铺成厚厚的“金毯”
,踩上去软软的,还会发出“咯吱”
轻响。
广场旁有个苏绣小摊,摊主是扎马尾辫的年轻姑娘,正拿着绣花针在白绸缎上绣荷花,针脚密得像鱼鳞,花瓣上的露珠透着光,像真的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