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陆帆在雁荡山景区门口的民宿醒来时,天刚蒙蒙亮。
窗棂外的山尖还顶着层薄薄的雾,像被人用毛笔轻轻晕开的白墨,黏在黛青色的山脊上,迟迟不肯散去。
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不是城市里那种短促的聒噪,而是带着山野灵气的悠长啼鸣,混着山风拂过樟树叶的“沙沙”
声,像一首没谱的晨曲,格外宁静。
他翻了个身,手不小心碰到了帆布背包的侧袋——里面还放着苏青送的那片竹叶,压在笔记本里,叶片边缘己经有些卷曲发脆,却依然带着淡淡的竹香,像是还没散尽雁荡山的潮气。
想起昨天和苏青约好去看笋农,陆帆心里掠过一丝遗憾——但前晚整理行程时,发现去绍兴的高铁票己经订好,若去了笋农村,恐怕要错过车次。
他昨晚己经给苏青发了消息,苏青回了个笑脸,说“没关系,下次有机会再一起调研,我把笋农的故事整理好发给你”
,还附了张她拍的雁荡山早笋照片,笋尖裹着泥土,鲜嫩得像是能掐出水来。
洗漱完下楼,民宿老板正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煮茶。
茶炉是粗陶做的,肚子圆圆的,上面刻着简单的兰草纹,炉子里的炭火是细碎的栗木炭,冒着细细的白烟,没有呛人的炭味,反而带着点木头的清香。
老板手里拿着个竹制茶则,正从一个锡罐里舀出茶叶,茶叶是卷曲的碧绿色,看起来像小小的鱼钩。
“这是楠溪江上游的乌牛早,”
老板见陆帆看过来,笑着递过茶则,“今年春天采的,用山泉水煮,最能出味——你试试。”
陆帆接过茶则,指尖碰到茶叶,感觉干燥却有韧性,凑近闻了闻,有股清新的兰花香,混着点阳光晒过的暖意。
老板把茶叶放进盖碗,提起陶壶,将滚烫的山泉水缓缓注入,水流细得像线,冲得茶叶在碗里轻轻翻滚。
“我年轻时在楠溪江跑船,”
老板盖上盖碗,慢悠悠地说,“每次经过岩头镇,都要去赶圩,赶圩的日子最热闹,街两边摆满了摊位,卖菜的、卖粮的、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卖麦饼的——我爸每次都要给我买两个,一个咸的,一个甜的,咸的趁热吃,甜的揣在怀里,等回家给我妈尝。”
陆帆坐在老板对面的竹凳上,听他聊起楠溪江的赶圩文化。
赶圩是按农历算的,逢二、五、八是岩头镇的圩日,周边村子的人都会提着竹篮来赶集,有的卖自己种的蔬菜、粮食,有的买家里需要的油盐酱醋,还有的只是来凑个热闹,听听乡邻的闲话。
“那时候的麦饼摊都摆在街尾,”
老板打开盖碗,倒出一杯茶递给陆帆,“摊主大多是老太太,围着蓝色的土布围裙,手里的擀面杖擀得‘咚咚’响,麦饼烤在炭火炉上,香气能飘半条街——我那时候总觉得,赶圩的香味,就是麦饼的香味。”
茶是温热的,喝起来清爽回甘,没有一点苦涩,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兰花香,胃里瞬间暖了。
陆帆谢过老板,背上背包往公交站走。
路边的早餐店己经开门,玻璃门上贴着“笋丝面”
“溪鱼粉干”
的红纸,飘出的香气里带着笋的鲜和鱼的甜,想起苏青说的雁荡山笋丝面,心里又泛起一丝遗憾——但转念一想,楠溪江的麦饼,还有老板说的“赶圩香味”
,似乎也值得期待。
去楠溪江的中巴车是淡绿色的,车身上印着“雁荡山-岩头镇”
的红色字样,车门边的扶手上缠着防滑的麻绳。
陆帆上车时,车里己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前排有个老农,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采的生姜,姜叶还带着水珠;中间有个中年妇女,背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应该是去赶圩卖的手工艺品;后排有个小姑娘,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拿着个布娃娃,正好奇地看着窗外。
中巴车沿着山路蜿蜒行驶,车轮压过石子路,发出“咯吱咯吱”
的声响。
沿途的风景渐渐从雁荡山的奇峰变成了楠溪江的碧水——雁荡山的山是陡峭的,像被刀削过一样,而楠溪江的山是平缓的,披着厚厚的绿装,像个温顺的巨人;雁荡山的水是湍急的,而楠溪江的水是平缓的,碧绿色的,比清江更浅,更透亮,像块被江水打磨了千年的翡翠,能清楚地看到江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
车过狮子岩时,司机特意放慢了速度——狮子岩是楠溪江的标志性景点,两块巨大的岩石像狮子一样趴在江面上,一块像雄狮,一块像幼狮,江面上漂着几艘竹筏,竹筏是用楠竹捆成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竹筏上的艄公戴着斗笠,斗笠是竹编的,边缘有些磨损,手里握着竹篙,竹篙是深绿色的,顶端包着铁皮,以防被礁石撞坏。
艄公慢悠悠地撑着筏,竹篙插入水中时,溅起细碎的水花,在晨光下发着光,像撒了把碎钻。
“小伙子,第一次来楠溪江吧?”
邻座的阿姨突然开口,她手里提着个竹篮,篮子是竹编的,上面盖着块蓝布,掀开蓝布,里面是刚采的茶叶,茶叶是嫩绿色的,还带着水珠,叶片上的绒毛清晰可见。
“我是岩头镇的,去楠溪江上游采茶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