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清晨的南浔是被石板路上的脚步声“揉”
醒的。
不是城市里那种急促的、带着金属摩擦的声响,而是布鞋踩过青石板的“沙沙”
声,混着卖早点阿婆的竹筐晃动时“咯吱”
的轻响,像一首温柔的晨曲,慢慢漫过百间楼的白墙黛瓦。
陆帆睁开眼时,窗外的天刚蒙着一层淡青色的雾,光透过木窗棂的格纹洒进来,落在桌角那包丁莲芳奶奶给的千张皮上,把米白色的千张皮映得像半透明的蝉翼。
他伸手摸了摸油纸包,千张皮还带着干爽的豆香,指尖能透过两层油纸感受到纤维的细腻。
想起昨晚客栈老板王叔坐在门口竹椅上摇着蒲扇说的话——“周生记的早馄饨要赶第一锅,天不亮就有人排队,去晚了只能等第二锅,汤的鲜气就差了点意思”
,便匆匆套上外套,揣上帆布包往巷口走。
帆布包里还放着张爷爷给的爆鱼,油纸包被他小心地裹了两层,生怕油渗出来弄脏了笔记本。
巷子里的烟火气己经漫开了。
最靠近客栈的是卖太湖鱼虾的陈阿婆,她挑着两只竹筐,筐沿上盖着一层湿纱布,掀开纱布,银鱼在晨光里闪着细亮的光,像撒了一把碎银子,“小伙子,要新鲜银鱼不?今早西点从太湖捞的,还带着水腥气呢,回去煮汤,撒点葱花,鲜得能掉眉毛!”
阿婆的声音带着湖州话特有的软绵,尾音轻轻往上扬,像在唱歌。
她的手上沾着湖水的凉意,指甲缝里还嵌着一点湖泥,一看就是刚从湖边回来。
往前走几步,是卖湖州粽子的李大叔,他支起的小摊上摆着一个大竹笼,笼盖一掀开,蒸汽裹着糯米和肉的香气扑面而来,“诸老大的鲜肉粽,热乎的!
刚出锅,箬叶香得很!”
竹笼里的三角粽裹着青箬叶,叶尖还滴着水珠,有的粽绳上还系着一小段红绳,“系红绳的是蛋黄肉粽,里面的蛋黄是本地的土鸭蛋,流油的!”
李大叔一边说,一边用剪刀剪开一个粽子的绳,糯米黏糊糊的,裹着大块的五花肉,油星顺着箬叶往下滴,引得路过的小孩首咽口水。
陆帆笑着摆手,脚步却没停——他心里记着丁莲芳奶奶昨晚特意叮嘱的话:“去周生记要吃干挑的,别吃汤的,干挑的酱汁是周老板他爷爷传下来的秘方,用湖羊酱油、猪油、香醋调的,别处吃不到那个味,连上海的老字号都学不来。”
奶奶说这话时,手指轻轻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着围裙上的莲花绣纹,眼神里满是笃定,像在推荐一件珍藏多年的宝贝。
周生记在南浔古镇的东街上,离百间楼不过五百米。
陆帆跟着手机导航走,越靠近东街,馄饨的香气越浓——不是那种厚重的、让人发腻的肉香,而是清鲜的肉馅香混着猪油的暖香,像刚出锅的阳春面撒了一把葱花,却又多了几分细腻的甜。
东街的石板路被晨露打湿,踩上去有点滑,鞋底能感受到石板上凹凸不平的纹路,那是几百年人来人往磨出来的痕迹。
路边的杨柳垂着嫩黄的枝条,枝条上的露珠偶尔滴在肩头,凉丝丝的,带着草木的清香。
走到东街中段,陆帆终于看到了周生记的门脸。
比起丁莲芳的小巧、张记的朴素,周生记的门脸更敞亮些,木质的门楣上挂着一块红底金字的匾,“周生记”
三个字是隶书,笔画浑厚,每个字的边缘都透着经年累月的包浆,匾的左右两侧雕着缠枝莲图案,莲花的花瓣
iconicon-uniE0D0"
>
iconicon-uniE0D1"
>,藤蔓缠绕,一看就有些年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