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袁韶和乌海青以为自己听错了,“皮薄,馅儿少???”
闻慈“啊”
了一声,抢答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吃过!”
反正班里谁都知道她跑过很多城市,但又不知道她具体去过哪些,于是闻慈毫无障碍地接了下去,“馄饨汤是大骨和鸡汤熬的,皮儿薄的跟纱一样,煮熟了是鼓起来的,能透出里面的馅儿,特别好吃!”
丞闻惊讶地看她一眼,“你吃的这家很正宗啊。”
前面那些年,连他这个本地人都只吃过大骨熬的,最多再加点鸡骨架,闻慈吃的这家料倒是很足。
对于他的夸奖,闻慈问心无愧地接了,“反正很好吃。”
袁韶和乌海青有点难以想象,但闻慈对美食品鉴的水平他们是很信任的。
袁韶咬了口腊八蒜,咔嚓脆,她问:“你的厨艺怎么学的?跟我说说,改回我也学学。”
她本来没觉得自己是个挑食的人,她妈妈厨艺不错,家里条件也好,时不时能全家下馆子打牙祭,可上了大学以后,不知道是不是见到的人多了——她觉得和闻慈这个好吃的很有关系,对方总带来小零嘴儿,也不知道怎么做的,怎么就那么好吃呢!
她坚定地认为闻慈祖上肯定出过御厨,不然没这个天分。
闻慈:这怎么回答呢?
她在美术界处处碰壁那些年,正好是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她妈妈工作很忙顾不上她,她不喜欢和保姆一起住也不喜欢保姆来自家做饭,慢慢地就开始自己动手。
视频教学、美食书籍,感谢后世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她学的都是大厨教程。
闻慈尚在思考中,三个对此话题感到兴趣的人都停下了筷子,一边满脸认真地盯着她一边等待答案——绝对,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个华夏人不爱吃!
十秒钟后,闻慈严肃地问:“或许,你们听过《华夏名菜谱》吗?”
袁韶摇头,乌海青摇头,丞闻犹犹豫豫地问:“《华夏名菜谱》第八辑?——是不是墨蓝色祥云纹封面,封皮右边有米黄色竖框写书名?我家好像有一本呢。”
“没错!”
闻慈打了个响指,“你家那本是苏省版,这套书是1958年出版的,一共十几本书呢,从首都到苏省什么都有。
里面好多好多菜,写得非常详细。”
她这话是真的,她的书架上,真的收藏了这套书的原版,相当实用。
在过去几十年和未来几十年,华夏出版了非常、非常多的实用书籍,从饮食、雕刻、缝纫甚至到军事,书里连教人做火药、躲炮弹的教程都有,一点都没有防自学机制。
闻慈的收集癖使她收集了好些,都保存在家里,还特意放了樟脑丸防虫。
袁韶敬佩地说:“怪不得你做菜好吃,把做菜当成技术来学习,能学不好吗!”
闻慈咬了一大口酥嫩的馅饼,又咬一口糖蒜,骄傲道:“也就是闲着的时候能做做,忙的时候,我不也天天吃食堂吗?——明天我做杏仁茶,你们喝不喝?”
“喝——喝——喝!”
异口同声。
肖像写生还没画完,明天自然是要来的,也许是因为过去那些年封闭了太久,现在的大学生没有非常宅的,每个周末,只要能出门,就很少待在宿舍里,图书馆、公园、长城……反正不用花钱的好地方多了去,要是有点余钱,能打个牙祭那就更舒服了。
闻慈和三人约好了上午来,画完画大家一起吃午饭,第二天一开门,发现人人手上都拎了吃的,大家都是很好的人,乐于分享,从来不会白吃哪个人的。
闻慈一一接过道谢,丞闻还穿着昨天的衣服,坐回原位带上帽子,他们就继续画了。
闻慈画得最快,她的手速俨然已经练了出来。
涂涂改改一点细节,她把画架搬到一边,先把富贵的饭盆拎过来放饭,她用大量的肉和少量的面粉自制了干猫粮,赶时间的时候就给它这么吃,而她有空的时候就不用了。
新鲜的肉和整颗生鸡蛋放到院角,富贵没等大家看过来就吃完了。
洗了手,闻慈拿出自己的小石磨——真的很小,还没有搪瓷脸盆大。
这个石磨是她跟首都郊外的一个石匠打的,毕竟现在没有榨汁机,没有破壁机,她想磨个东西的话毫无办法,于是她就定制了一个这个,报酬是几块钱。
大米、糯米都准备好了,从早上开始放在阴凉处浸泡,闻慈把杏仁也泡进水里,这杏仁是系统马良出品,个大饱满,又脆又香,泡进温水里前,她给一人拿了两颗尝尝。
袁韶嚼啊嚼,“我怎么感觉你这儿什么都好吃呢!”
难道真跟她妈说得一样,别人家的那啥都香?
闻慈催她,“赶紧画,等画完了统统跟我一起磨浆糊——你们没用过石磨吧?”
袁韶第一个否认,“我初高中的时候学校学农都是去郊外田里干活,别说用石磨了,我拔草除虫哪怕上肥都干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