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试想,一个小小的班长,还要什么助理?“官本位”
思想太严重了。
再则,大权独揽,处处压过徐俊胜,两人因此矛盾很深。
后来校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把陶连云调走了。
黎中城接替他为班长,一切便顺理成章了。
我虽是班委成员之一,但还不是共青团员。
我主动打了入团报告,努力争取加入共青团。
并且基本上做到一周写一次思想汇报,以此积极靠拢团组织。
在当时,争取入团是当时每个青年要求进步的表现;是牺牲个人利益、投身革命事业的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1960年4月,为庆祝列宁诞辰90周年,中共中央借此机会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与苏共的论战由此开始。
我们集体学习,反复研读,但对其中的背景并不了解。
当时中苏分歧在内部暗流汹涌,首到1963年,《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发表,“中苏同盟无敌于天下”
的神话被打破了。
作为在校学生,我们只是不断学习、讨论,但不求甚解。
以我当时19岁的年龄,想要了解深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那是要求过高了。
我不过是人云亦云、随大流而己。
但我是一个学习上的积极分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每次学习,我都积极发言,高谈阔论,给团支部很好的印象。
当时班内团员占三分之一,非团员占三分之二。
两年之中,一共只发展了三名团员,可见当时入团条件之苛刻。
获批时的张木英、陶慧英两位同学,我也被忝列其中之一。
张木英、陶慧英是工农子弟家庭出身背景,而我祖辈成分不好,并且父亲又在台湾,有着严重的海外关系,能够入团不容易啊。
拿我三弟姚凯伦来说,他在延安中学时,还是团委宣传委员呢!
1961年考取复旦大学物理系,任学生会干部。
党支部决定发展他入党,三个入党候选人同时开审批会,想不到姚凯伦政审被卡,组织宣布暂停对他申请入党的考虑,弄得他十分尴尬。
后来,他毕业分配至“华中科技大学”
,参加了民主党派,并以民主党派人士的身份当了全国政协委员。
这一干就是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当初没能入党反而成全他,后来顺理成章加入民主党。
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