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唐朝时,在上下午两餐的中间,多了一顿点心。
也许是因为唐朝时人们白天活动的时间较之前延长了,两顿饭中间隔得太久容易饿,所以就在中午加了顿点心,是为午饭的雏形。
今天南方一些地区,仍然管吃午饭叫“吃点心”
,这种说法可能就是延续了古人的叫法。
无独有偶,在韩语里面,“点心”
一词也指午饭,很有可能是古时候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但需要说明的是,唐朝的午餐多存在于士人和富裕阶层,普通民众依旧是一日两餐。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空前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吃午餐就更必要了。
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一日三餐在宋朝已经普及。
“普及”
这一说法多少有些夸大,但至少较之前更为普遍了。
宋代夜市发达,晚上还可以吃夜宵。
所以,宋代可能还有一日四餐的情况,但这属于城市中的特殊情况。
在宋代,一天吃多顿饭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明朝时,江南地区基本普及了一日三餐。
到了清朝,汉族人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了。
但是,作为统治者的满族人,仍然保留着一日两餐的传统。
康熙皇帝就曾在给大臣的朱批中写道:“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
朕一日两餐。
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
可以看出,一日几餐还涉及民族习惯和价值观念。
20古代的“炊饼”
是什么饼
《水浒传》里,武大郎的职业是卖炊饼。
很多朋友以为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今天的烧饼,甚至还有厂商以武大郎名字作为品牌,注册了烧饼的商标。
其实这是对武大郎的误解、对炊饼的误解和对历史的误解。
武大郎卖的炊饼并不是烧饼。
炊饼是一种面食。
我国很早就开始吃面食了,而饼又是面食中最常见的做法。
在古代,面食几乎都可以被称为饼。
汉朝比较常见的是“胡饼”
,面饼上撒上芝麻,烤熟了吃,芝麻当时又叫胡麻,所以胡饼也叫胡麻饼。
其实胡饼才像今天的烧饼,更确切地说,像今天的馕。
据说胡饼起源于西域胡人,汉代才传入中原,属于“西方进口”
食品。
据《太平御览》引《续汉书》记载,汉灵帝就特爱吃胡饼,这位皇帝钟情于各种胡人传过来的新玩意儿,吃的用的都喜欢,是一个很时尚的皇帝。
到了唐代,胡饼更为流行,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食物。
白居易曾写诗盛赞胡饼:“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