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他们的目光在朱重八身上短暂停留,带着几分审视和好奇,但很快就又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和紧迫的气息。
赵庸想到朱重八的出身经历,又想到作战科的职司,问道:
“重八,你可通晓珠算?”
朱重八自幼家贫,很小就给人放牛割草,食不果腹,自是没机会识字算术。
后来出家为僧,也是四处云游乞食,虽凭着天资聪颖和毅力,认得了一些字,投军后有先生教导,识字更多,但珠算这等需要专门学习,且颇费时日的技能,他却从未有机会接触。
朱重八脸上微露赧色,但回答得却十分干脆:
“回参军,属下不会。
但俺能学!
定能很快学会!”
“嗯。”
赵庸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的正式职务是“作战参军”
,负责主持作战科日常业务,与朱重八现在任命的“参谋”
之职不同,责任更重。
他对朱重八的态度还算满意,便多解释了几句:
“我作战科的职司,主要是依据元帅的战略意图,制定并协调实施具体的作战计划。
大军一动,牵涉无数。
粮草辎重每日消耗几何?我军各部在不同地形下的日行军能力如何?敌军可能的增援路线和抵达时间?等等这些,都不能凭感觉凭空想象,必须有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
这一套讲究“数据支撑”
的理论,甚至“数据支撑”
这个词本身,都出自石元帅。
朴道人和赵庸等人,也只是在元帅的指导下,初步搭建起了军令司的框架,距离元帅所要求的“高效、精准、专业”
的参谋班子还差得很远。
就以最简单的各部行军能力为例,其中涉及到的变量就极为复杂:地形、道路状况、天气、水源分布、后勤补给线的长度与安全、敌情干扰等等。
而且,这些变量并非孤立存在,还会随着军队规模的大小、行军距离的长短而发生剧烈变化。
很简单的道理:一口泉眼能满足两百人马饮用,却绝对无法满足三千人马的需求;
一条宽阔的河流,百余人随处找个私渡,都能神不知鬼不觉涉渡过去。
但对拥有大量辎重车马的十万大军来说,就需要费数日架设浮桥的天堑,若是敌军在关键节点布下重兵,甚至只能望河兴叹。
之前的几次大战,军令司都尝试制定了详尽的作战方案,比起以往全靠主帅个人经验和直觉来决策,已经是巨大的进步,石山也对此给予了鼓励。
但方案在实际执行中,还是出现了诸多预料之外的纰漏。
好在元帅并未批评作战科众人,战后,石山还会亲自与朴道人、赵庸等参谋一起复盘,研究改进之法。
军队毕竟不是冰冷的机器,各营、各镇、各卫的战斗力、执行力、行军速度,因主官性格、部队成分、训练程度等变量而差异巨大。
即便同一个营,换了不同的指挥使,其表现也可能大相径庭。
军令司最初尝试量化这些数据时,不得不预留极大的冗余量,导致方案往往偏于保守。
结果便是,迄今为止,军令司提供的作战方案,大多仍只能起到“重要参考”
作用,还远未能达到如臂使指、精准指导大军行动的程度。
从这方面来看,石山将朱重八这样有实际带兵经验,且展现出相当高军事天赋的军官,调入军令司,放在朴道人麾下磨练,确实是为了加强军令司,尤其是作战科的专业力量添砖加瓦。
而朱重八在亲眼见识了作战科这般忙碌而专业的景象后,也意识到这里绝非什么清闲的养老之地,而是真正关乎大军胜负的中枢神经。
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乃至出人头地,就必须沉下心来,认真钻研包括珠算、后勤计算、地形分析等等专业知识在内的全套新学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