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结果……
你别说,这位孙老师还真有两把刷子——
一般班主任同时也是某一学科的任课老师,往往还是主要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要么就是历史、政治或物理、化学甚至是生物、地理老师。
但孙老师很不一样——他哪科都不教(后来我才明白他这种原来很像大学里的辅导员),但他却对哪科教什么知识都通晓了解,然后他每天还都会上一门他自己开创的课程:
“通识与思想”
这门课开在每晚晚自习的最后一小时,正是大家学了一天后头困眼乏之际,他会先花二十分钟将当天所学的各科知识以“思维导图”
的形式带领大家串联一遍——因为在白天上每一科目的课程时,他都会坐在班里跟着大家一起上课旁听,这让他能像一名普通学生那样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做到几乎完全重合的感同身受。
在串联完白天所学知识后,他会将这些所学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教授给我们,他常说的一句话是:
“学会学习方法,比单纯“死记硬背”
和“重复做题”
更重要,因为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最后他会由思维方法引申到知识背后的哲学思想上——““知识”
是表,终会遗忘。
“思想”
是里,由生至死。”
他的这套教育方式,的确是我们从小到大闻所未闻也见所未见的,一开始可能是我们普遍比较愚钝的缘故,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但随着一个多月的磨合期慢慢过去后,我们很多人的成绩都开始渐渐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不能接受所以选择了转班转学,甚至让家长去校领导们那里告状。
但待孙老师熬过最初的困难期后,我们成绩开始获得进步的事实帮助他消除了很多外在非议:
只要成绩能提高,对自身政绩有利,校长才不在乎你用什么稀奇古怪的“教育新方法”
呢——
“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耗子的就都是好猫!”
就拿我自己来说,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第一年高考时我考了494分,各科成绩也比较平均,都比及格多了那么个5~10分——我从小上学成绩都是这么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的状态,倒不是我学不会,而就是我不想学得那么费劲儿和认真:
“唉,活着嘛,差不多能过去就得了,何必那么严肃呢?”
也因此我从小便获得了一个外号:
“差不多先生”
。
当初我对复读就完全是一副“无所谓”
的态度,因为我知道,就算再上一遍高三,我的成绩也不会有什么太大改变——
“咱又不是要上清华北大的料,何必那么难为自己呢?”
所以自从复读生活开始后,我是该上网上网,该睡觉睡觉,作息时间和生活状态与之前并无二样——对不起,玩命苦读模式与咱的大脑芯片不兼容,再说了,为上个好大学那么折腾自己耗减寿命,犯不上啊。
我这一吊儿郎当的状态终于在遇到孙老师后发生了变化,我犹记得的那天我俩的第一次对话:
“你干嘛呢?”
“啊?啊,啊……没干嘛,看,看书呢。”
当时在上晚自习,我正在看一本历史题材的战争小说,恰巧被孙老师逮了个正着。
孙老师微笑着从我课本底下把那本小说抽了出来,先看了看封面,又翻了几页,然后轻描淡写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