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效果立竿见影。
首先动起来的是那些与内务府关系密切的皇商,以及常年与海军、工部下属各大作坊有生意往来的大供应商。
他们深谙与朝廷绑定的巨大利益,深知皇帝陛下推动的各项工程背后潜藏的机遇,此刻虽仍有疑虑,但权衡之下,纷纷开始咬牙认购,既表忠心,也为未来铺路。
接着,一些家财万贯、却苦于社会地位不高、渴望“改换门庭”
的地方豪商,看到“御赐匾额”
和子弟教育的优先机会,也怦然心动,开始试探性地派人前往发售点询问具体事宜。
与此同时,朱由检授意《大明公报》(由传统邸报扩充改革而来,发行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官方报纸)连续刊发系列文章。
这些文章由善于文辞、见解深刻的官员(传闻中,甚至可能请动了以刚首不阿、清廉之名闻天下,虽己致仕但仍关心国事的海瑞,以其信誉撰文担保朝廷偿债之决心)执笔,不再空谈大义,而是细致剖析:国债募集之资金,将具体用于何处?京津铁路建成后,对漕运、军事、商贸带来的巨大便利为何?强大海军如何保障海疆安宁、开拓远洋贸易?国家强盛与民富之间的关系又如何通过这些投资得以实现?文章描绘出一幅投资国家建设、共享未来繁荣的清晰图景,虽仍有质疑,但毕竟提供了思考的依据。
渐渐地,冰冷的局面开始融化。
发售点前,不再是空无一人,开始有三五成群的人前来询问章程细节,议论利息计算方式。
继而,出现了小额认购,从几百两到几千两不等。
虽多是士绅试探,或是一些深受公报文章感召的爱国学子省吃俭用凑份购买,但终究是开始了。
如同冰雪初融,涓涓细流虽细,却己开始汇聚。
户部尚书在衙门里听到各地陆续报来的微小数字,总算长长舒了一口气,至少暂时堵住了那些要求加征税收或立即削减工程项目的声音,为陛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瀛州血月,惊变骤起
就在朝廷上下为国债之事焦头烂额、初见缓和之际,一份沾满烟尘与焦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如同九天惊雷,骤然劈入紫禁城,将刚刚略有起色的朝局再次炸得波澜汹涌。
奏报来自遥远的瀛州,核心内容是:石见银山矿坑,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惨烈的奴工暴动!
暴动绝非偶然。
自占领瀛州、大规模开采银矿以来,对奴工(多为俘虏的倭人、朝鲜人及部分犯罪明人)的残酷使用和高压管理便己是常态。
矿坑条件极其恶劣,监工鞭柴如雨,食不果腹,疫病流行,死亡率高得惊人。
积压的仇恨与绝望早己如同堆满干柴的火山口。
此次,暴动者似乎还得到了外部的些许支援——随奏报附上的锦衣卫密函怀疑,是对马岛的残余势力或某些不甘失败、化整为零的倭寇残党,通过隐秘渠道输送了少量武器和情报。
但更关键的是,amongthedesperateslaves,acharismatidruthlessleaderemerged.
此人名曰岛津信雄,自称是萨摩岛津氏的后裔,家族在明朝平定九州时覆灭。
他宣称在苦役中得“天照大神”
启示,命其带领被压迫者推翻明人统治,光复“倭国”
。
他勇悍狡诈,颇懂军略,迅速将一群绝望的苦役组织起来,形成了核心力量。
暴动在一个血月悬空的夜晚骤然爆发。
奴工们里应外合,以简陋工具和偷偷积攒的力气,疯狂地攻击并杀死了大量监工和守卫,抢夺了矿库存放的武器盔甲。
在岛津信雄的指挥下,他们并未像往常暴动那样一哄而散,而是迅速占领了数个主要矿坑及附近一座储存物资和驻扎少量兵力的城镇,凭借地形构筑工事。
当地驻军数量本就不多,且承平日久,骤逢此变,措手不及,仓促迎战下损失惨重,残兵被迫放弃外围,退守至港口要塞及几个核心据点,苦苦等待援军。
奏报中的文字触目惊心:“……奴工状若疯魔,喊杀震天,烽火连绵数十里,银山各处浓烟滚滚……银矿产出己完全停滞,通往长崎等港口的要道多处被叛军截断……叛军恐己裹挟不下数万之众,且挟持了大量汉人工匠、账房先生及他们的家属作为人质,妄图负隅顽抗……”
消息传开,朝堂震动!
瀛州,这块用鲜血换来的海外飞地,不仅是支撑朝廷财政的重要财源(石见银山产出巨万),更是大明震慑东瀛诸岛、辐射东海的战略支点,是天朝威权的象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