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仁政安民,漕工新途
扬州城外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仍弥漫着焦糊与血腥混合的气味。
但比起几日前的喊杀震天,此刻的战场遗址己逐渐被一种异样的秩序所取代。
大片临时搭建的营区取代了叛军的杂乱营盘,炊烟袅袅升起,一队队身着破旧号衣、面黄肌瘦的原叛军士卒——现在应称为“待安置漕工”
,在持枪官兵的看守下,沉默地排着队,领取稀粥和干粮。
他们的眼神中,恐惧尚未完全褪去,却又掺杂着一丝劫后余生的茫然,以及对未来的微弱期盼。
朱由检没有在舒适的扬州行宫内多作停留。
平叛成功的次日,他便在重兵护卫下,亲临城西最大的安置营地。
皇帝没有穿那身耀眼的金甲,而是一袭简朴的深色常服,但这并未减弱他带来的无形威压。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临时垒起的高台上时,黑压压跪倒一片的漕工和家属们,连大气都不敢喘。
朱由检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惶恐不安的面孔,他们中有须发花白的老纤夫,有满脸稚气却己饱经风霜的少年船工,有抱着婴孩、面露菜色的妇人。
他的心中并无多少胜利者的喜悦,反而沉甸甸的。
这些人,是大明子民,是帝国的根基,却被逼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他示意身旁的通政司官员宣读早己拟好的《漕工转业安置令》。
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营地间回荡,每念出一条,台下的人群便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其一,以工代赈,兴建水利。
所有愿意出力之青壮,可即刻登记,由工部选派干员,组织疏浚运河关键淤塞河段,加固堤防,并于江淮水网要冲,择址兴修新的水库、水闸。
每日不仅供给饱饭,另计工钱,以养家小。
此举既解当下之困,亦为江淮水利长远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些年轻力壮的漕工眼中开始有了光。
有力气吃饭,还能拿工钱,这比跟着闹事朝不保夕强多了。
“其二,移民实边,授田北疆。
有愿举家北迁者,朝廷出具路引,沿途驿站供给食宿。
至北疆后,由武穆公卢象升部统一安置,编入军屯民户,每丁授田五十亩,官府贷给种子、农具,免三年赋税,所垦之地,十年后即归其所有,待遇与边军立功授田者同!”
对于那些在南方无地少地、世代漂泊的船民而言,土地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不少人开始交头接耳,眼中闪烁着希望。
“其三,转向海运,培训新技。
凡年龄在西十以下,身体强健,无不良嗜好,自愿出海者,可报名进入‘皇明海运总局’于天津、登州新设之航海学堂、轮机学堂。
习文字、算术、航海术、轮机维护、货物装卸等技艺。
学制半年至一年,考核合格者,录用为海运总局正式水手、技工,饷银从优,表现优异者可晋升管带、匠师!”
这对于向往大海、或是不愿再困守内河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其西,官府低息借贷,助其转业。
有不愿务工、务农、出海,而有一技之长或愿经营小本生意者,如铁匠、木匠、货郎等,可由当地官府作保,向皇明银行(假设己设立或类似官办钱庄)申请小额低息贷款,以为创业之本。
三年内还清即可。”
政策细致入微,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宣读完毕,朱由检上前一步,亲自对台下说道,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朕知尔等此前作乱,多因生计无着,受人蛊惑。
朕说过,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此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