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锅炉加压,白色的蒸汽猛烈喷出。
巨大的动轮开始缓缓转动,克服了最初的静摩擦,拉着几节满载着石料、木材和参加典礼人员的车厢,平稳地驶上了桥面。
车轮碾压钢轨,发出有节奏的“轰隆”
声。
这声音对于岸上的人群来说,如同最美妙的乐章。
机车头喷出的白色烟柱,在黄河上空拉出一条长长的首线。
当“泰山号”
巨大的车头完全驶上桥梁,稳稳地行进在黄河主流上空时,两岸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人们挥舞着帽子、头巾,许多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亲眼见证了人力征服天堑的奇迹!
列车缓慢而坚定地前行,每一步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终于,车头抵达了对岸,再次鸣响汽笛,宣告贯通成功!
欢呼声再次达到高潮,声震数十里。
消息通过刚刚铺设好的电报线(格物院的另一项重要应用),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北京。
紫禁城内,朱由检接到八百里加急喜报,一向沉稳的他也忍不住击节赞叹,当即下旨:重赏所有参与建桥的官员、工匠、民工,对殉职者予以优厚抚恤,并敕令在桥头立碑纪念。
他更宣布,“中原干线”
剩余路段(郑州至南阳、保定至北京)务必加速建设,集中全国之力,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线通车。
黄河桥的贯通,其意义远超一座桥梁本身。
它意味着,横亘在帝国核心区的地理障碍被彻底消除。
从此,华北平原的粮食、物资,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运量,源源不断运往京师;帝国的政令和军队,可以迅速投送至中原腹地乃至南方。
帝国的经济血脉和军事神经,因这条钢铁动脉而即将变得无比高效和敏捷。
工部和皇明铁路总局的官员们备受鼓舞,己经开始着手规划更为宏大的铁路网蓝图:贯穿南北的“京粤线”
(北京至广州),连接东西的“陇海线”
(连云港至兰州),乃至通向西南、东北的战略线路,都己提上议事日程。
一条沉睡了许久的东方巨龙,正在钢铁的轨道上,缓缓苏醒,即将展现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神机扩军,利器初成
借助成功平定大同兵变的威望和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商鞅主导的军制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再无任何势力能公开阻挡。
改革的焦点和标杆,便是脱胎换骨的“神机新军”
。
扩编计划以惊人的速度执行。
以最初的第一镇为基干,从九边精锐、内地良家子以及有实战经验的卫所老兵中严格筛选,迅速组建了第二镇和第三镇。
新军的编制、操典、训练标准完全统一,确保了战斗力的一致性。
士兵们彻底告别了旧的卫所枷锁,成为完全由朝廷财政供养、职业化的国家军人,荣誉感和凝聚力空前高涨。
真正的质变来自于装备的更新。
格物院与兵仗局联合攻关,在吸收了部分西方技术(如通过澳门获得的少量样品)并结合自身强大的手工业基础后,成功研制并开始批量装备“崇祯二型”
后装线膛击发枪。
与此前的前装燧发枪相比,这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后装设计:士兵可以卧倒或依托掩体装填,大大减少了暴露时间,提高了射击速度和战场生存率。
?线膛枪管:枪管内刻有螺旋膛线,使子弹旋转飞出,射程、精度和穿透力得到质的提升,有效射程可达三百步以上,远超任何对手。
?击发机构:采用先进的雷汞击发火帽,取消了缓慢且不可靠的火绳和燧石,击发成功率大大提高,几乎不受天气影响。
?定装金属子弹:开始小规模配发纸壳定装弹药,甚至尝试研制全金属定装弹,进一步简化了装填步骤,提高了射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