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电讯至前沿,烽燧化无形
岳飞深切体会到电报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后,以极大的热情和魄力推动着电报网络向北疆最前沿的延伸。
他明白,信息优势只有覆盖到战术层面,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工兵部队和格物院的技术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极北之地的冻土带,夏季表层融化,泥泞不堪,冬季则坚如钢铁,挖掘杆坑异常艰难;茂密的原始森林需要砍伐出通道;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野兽和零星的土匪骚扰。
但在岳飞派出的精锐部队护卫和充足物资保障下,这条信息动脉顽强地向北推进。
电线杆如同不屈的勇士,一根根矗立在这片古老而荒凉的土地上。
最终,几个最为关键的前沿堡垒——如位于黑龙江最大支流精奇里江江口的瑷珲新城、以及更北方向监视哥萨克主要通道的额尔古纳堡——成功接入了电报网络。
当第一个测试信号从额尔古纳堡发回吉林乌拉行营时,所有坚守在最前线的将士们都沸腾了。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被遗忘的孤岛,他们与后方的联系是即时的!
以往,发现敌情需要点燃烽火,或者派遣勇士冒死突围送信,不仅延迟,而且充满危险。
现在,只需堡垒内的电报员坐在机器前,用手指按动电键,敌情便能瞬息传遍整个北疆防御体系。
这一变化的效果立竿见影。
一次,一支约五百人的哥萨克骑兵,自恃熟悉地形,企图利用浓雾天气,偷袭位置相对孤立的精奇里江口的一个明军小型哨所——“靖安墩”
。
墩内守军仅百余人,但他们第一时间通过新架设的电报线发出了紧急军情:“辰时三刻,雾浓,约五百罗刹骑犯我靖安墩,距墩五里,装备火铳马刀,意图不明,乞援!”
消息瞬间传至瑷珲新城和武穆公的行营。
武穆公正在与部下商议军务,接到电报,立刻走到巨大的北疆地图前。
他目光锐利,迅速判断形势:“靖安墩虽小,然位置关键,不可失。
瑷珲驻军立刻派一队骑兵驰援,额尔古纳堡派兵南下策应,断其归路。
另外,传令‘镇北’号蒸汽炮艇,即刻沿精奇里江上驶,以舰炮轰击敌军侧翼!”
命令通过电波迅速下达。
哥萨克人还以为能像过去一样打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刚逼近靖安墩,就听到墩内响起警钟,同时两侧山林响起号角,明军援兵己至!
更让他们胆寒的是,江面上传来了低沉的汽笛声,那艘他们早己闻名、装有旋转炮塔的明军蒸汽炮艇“镇北”
号,破开迷雾,出现在江面上,炮口己然对准了他们!
偷袭瞬间变成了被反包围。
哥萨克人头目见势不妙,仓促下令撤退,但在明军骑兵的追击和舰炮的威慑下,损失惨重,狼狈逃回江北。
此战之后,哥萨克人彻底领教了明军“千里眼顺风耳”
的厉害,再也不敢轻易攻击任何设有电报站的明军据点。
北疆的防御体系,因信息技术的革命,从依赖烽燧和人力传信的古老模式,进化成了拥有神经网络般快速反应的现代化堡垒群,真正变得固若金汤。
金山扩土,盐场初立
美洲,金山城在经历了初期的生存挑战和成功防御后,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
人口逐渐增加(己有超过两千明人定居,包括军户、工匠、商人及其家眷),与周边土著的关系日益融洽,贸易网络不断扩大。
但守将陈泽和陆续抵达的官员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深知,要在这片新大陆真正扎根,必须扩大控制范围,获取更多资源,增强自持能力。
通过定期往来的通讯快船(一种专门用于传递信息和重要人员的小型快速帆船),陈泽的扩张计划得到了远在太平洋对岸的郑成功原则上的批准。
郑成功指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点带面,首要确保据点安全,其次拓展资源,巩固与土著关系。”
经过对海岸线的详细勘察和与友善部落的沟通,陈泽选择在金山城以南约三百里外的一处优良海湾(后世蒙特雷湾区域)建立第二个据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