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此事虽未造成实质性损失,但给朱由检和宋应星敲响了警钟。
朱由检在养心殿召见宋应星和锦衣卫指挥使,面色凝重:“格物院乃国之重器,未来所系,安保之事,重于泰山!
以往疏漏,不可再犯。”
他当即下旨:
1.提升安保级别:格物院列为禁地,增派精锐士兵守卫,设立多重岗哨和巡逻制度。
所有人员,无论中外,进出皆需严格审查和登记。
2.严格管理制度:建立详细的人员档案和保密等级制度。
核心研究区域实行分区管理,不同级别的研究人员权限不同。
所有研究笔记、图纸、实验数据均需编号归档,查阅需严格审批。
3.内部监控:授权锦衣卫在格物院内部设立秘密的“暗哨”
,监视可疑行为,防患于未然。
4.引导舆论:朱由检也意识到,完全封锁并非上策,可能引发更多猜测和更疯狂的窃密行动。
他指示宋应星,可以有选择性地定期公布一些基础性的、不涉及核心机密的科研成果,甚至可以筹备发行名为《皇明格物学报》的学术期刊(初期仅限国内发行),既展示大明开放的学术态度,吸引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掌控学术交流的方向,将潜在的情报风险,转化为文化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争夺的阵地。
格物院从此笼罩在一层森严的保密氛围之下,但内部的学术探索之火,却在更好的保护下燃烧得更加旺盛。
御麦丰年,北地无忧
金秋时节,帝国北方广袤的土地上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丰收年。
司农寺大力推广的“御麦”
(玉米)和“土芋”
(马铃薯),在经过小范围试种成功后,迎来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收获。
来自北疆、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喜讯通过驿道和新兴的电报网络,雪片般飞向北京的户部和司农寺。
各地的报告中都充满了惊喜和赞叹:
?“晋北忻州报:坡地所种御麦,株高穗大,亩产远超黍粟,山民喜极而泣!”
?“陕西北地榆林报:沙地试种土芋,竟得丰收,块茎硕大,易于储存,可充军粮民食,边军称善!”
?“辽东辽阳报:御麦与豆类套种,长势尤佳,今岁粮储大增,实赖天赐嘉禾!”
最显著的成效体现在北疆屯垦区。
以往,戍边将士和军户的口粮很大程度上依赖从内地长途转运,成本高昂且易受干扰。
如今,大量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成为了军粮的重要补充。
玉米磨成的面虽然口感略粗,但耐饥顶饿;马铃薯则易于储存,可鲜食也可晒干,极大地丰富了戍边生活的饮食,也显著减轻了后勤压力。
许多屯垦点实现了粮食部分自给,甚至有了余粮可以接济附近的土著部落或用于交换其他物资。
朱由检仔细翻阅着户部呈上的汇总报表,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北方主要行省粮食储备量同比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以往较为贫瘠的地区。
他深知,这种“静悄悄的革命”
意义何其重大。
对于一个以农立国的庞大帝国而言,粮食的丰足是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国力强盛的最根本保障。
这两种高产、耐瘠作物的成功引种,其长远价值,丝毫不亚于一场开疆拓土的军事胜利。
他欣然提笔,在司农寺的请功奏折上批示:“御麦、土芋之利,初见成效,此乃上天眷顾,亦赖司农诸卿及地方官吏推行得力。
所有推广有功人员,着吏部考核,优叙嘉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