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良久,他放下册子,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牛顿、宋应星和主要工匠,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朕今日来,不是要问诸位爱卿,何时能制成那价廉物美、长明不灭之灯。”
众人屏息。
朱由检继续道:“朕是来告诉诸位,这册子上记录的每一次‘失败’,在朕看来,皆是宝贵之功!
它告诉朕,也告诉后人,此路不通,彼路或可通。
昔年,朕力排众议,修筑第一条试验铁路时,翻车覆轨,何止十次?架设第一条津京电报线时,雷击虫蛀,中断频仍,又何尝顺利?”
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万物之理,深邃幽微,岂是轻易便可窥破?若因一时艰难便心生退意,则铁路永无通车之日,电报亦无畅通之时!
今日电灯之困,犹胜往昔。
然其利之巨,关乎国运民生,值得朕与诸位,付出十倍、百倍之努力与耐心。”
他走到宋应星面前,看着这位老臣手中的一段碳化竹丝:“宋卿《天工开物》,集百工之智,方成巨著。
此灯丝之寻,亦是‘格物’之极致,需集万物之性,试千次万次,方得真知。”
又转向牛顿:“牛顿爵士远渡重洋而来,所追寻者,亦是天地至理。
望卿等东西合璧,各展所长,勿为流言所动,勿因挫折而馁。”
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朕在此立誓,只要大明国祚尚存,只要朕仍坐在这龙椅之上,对格物院之支持,绝不中止!
所需银钱物料,朕之内帑,优先拨付!
所需人才,天下英才,尽可征召!
朕要的,是诸位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功成不必在朕之朝,但求无愧于后世子孙!”
皇帝这番推心置腹、极富远见的勉励,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笼罩在格物院上空的阴霾。
牛顿深受感动,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陛下信赖,重于泰山。
吾等必效仿古之先贤,穷究物理,至死方休!”
宋应星更是老泪纵横,带领众工匠伏地叩首:“臣等谨遵圣谕,必当竭尽驽钝,不负陛下重托!”
皇帝的坚定态度,不仅稳住了科研队伍的军心,更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帝国的未来,与格物致知紧密相连。
研究人员们重新振作精神,将每一次失败都视为通向成功的阶梯,更加系统、细致地记录数据,分析原因,交叉验证。
通往光明的道路上,虽然依旧布满荆棘,但脚步却更加沉稳、坚定。
科举风波,新旧之辩
“格物明算科”
与“边务实务科”
的设立,果真如同预料般,在帝国看似平静的士林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最初的震动来自朝堂。
以几位德高望重的理学名臣、翰林院清流为首,数十名官员联名上奏,奏章引经据典,文辞激烈。
他们痛心疾首地指出,科举取士,乃为国家选拔“代圣人立言、牧民教化”
的君子,核心在于考察士子对儒家经典的精微理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今设立新科,考核格物、明算、边务、财税等“末技”
,是“重术轻道,本末倒置”
,必将引导天下读书人“弃经义之根本,逐锱铢之小利”
,长此以往,会导致“人心不古,士风败坏,圣学沦胥”
,是动摇国本的危险之举。
甚至有极端者,将天灾异象也与新科的设立联系起来,认为是“干天和,招灾戾”
。
在地方,反应更为复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