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旗号的游戏APP。
玩家每答对一道题,就能解锁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老电影花絮,实则暗藏解密线索。
只有连续通关七关,并输入特定指令,才能进入隐藏层,访问真正的资料库。
这款小程序上线两个月,下载量突破百万,且持续增长。
五月下旬,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
西安美术学院一名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引用了《囚鸟》中的历史场景分析,被导师举报“传播非法信息”
。
校方勒令其删除章节并公开检讨。
学生拒绝,反在校内论坛发布万字长文《我们为何必须观看〈囚鸟〉》,详细梳理影片所涉事件的历史脉络,并附上CIMK提供的部分证据链。
文章一夜爆红,转发超五十万次。
虽迅速被全网封杀,但已有数百所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读书会,以“文艺批评工作坊”
名义传阅打印版。
更出乎意料的是,六月初,一家名为“星辰在线”
的地方新闻网站突然发布专题报道:《一位普通观众的观影日记??我看〈囚鸟〉的七个夜晚》。
作者自称是南方某县城中学语文老师,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学生拿到资源,又如何在家中悄悄看完全片的过程。
文中写道:“我不是影评人,不懂什么蒙太奇或意识形态编码。
我只知道,当那个女人把母带放进无人机时,我哭了。
因为我父亲也曾是个爱看电影的人,但他在我十岁那年就被调离文化站,从此再没提起过电影。
那天夜里,我终于明白,他失去的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种说话的权利。”
这篇报道奇迹般逃过审查,存活了整整三天,期间阅读量逼近千万。
尽管最终被强制下架,但它催生了一个新现象: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家庭放映小组”
。
人们以亲友聚会、亲子教育、外语学习等名义聚集,在私密空间轮流播放《囚鸟》及其他相关作品。
有人用投影打在窗帘上,有人用平板围圈传递,还有人在露营时借野地幕布重温经典片段。
这些活动大多低调进行,极少张扬,却如野火蔓延。
七月盛夏,方星河接到一个电话。
来电显示为空号。
接通后,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极轻,带着西北口音:“我是张晓禾的女儿。
我妈去年走了。
临终前,她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第二天,一个包裹寄到工作室。
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用毛笔写着:**《铁窗诗社日记摘抄》**。
翻开第一页,日期是1984年11月3日:
>“今天拍到了最动人的一幕:老田在牢房窗口用牙膏写字,‘自由即呼吸’。
我们偷藏了一台16毫米摄影机,藏在送饭桶夹层。
只要镜头还能转动,我们就不是囚徒。”
整本日记共八十九页,记录了剧组在监禁期间的秘密拍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