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其中有段文字让方星河读着读着跪倒在地:
>“周文康说,将来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这些画面。
我说怕做不到。
他笑:‘不怕。
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未来某天偶然发现这些胶片,故事就会继续。
’我想,他说的孩子,就是你们吧?”
日记末尾夹着一张照片:五个年轻人站在监狱外墙阴影下合影,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坚定的笑意。
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致尚未出生的你:请替我们看完这个世界。”
**
那一刻,方星河终于崩溃大哭。
他知道,自己早已不再是创作者,而是传递者。
八月十五中秋夜,CIMK举办首次线上纪念仪式。
全球二百多个城市同步响应,参与者打开同一段直播流:画面中央是一块白色幕布,背景音是《囚鸟》结尾那段百人低语“我记得……”
。
每隔一分钟,便有一位志愿者朗读一个名字??那些曾为真实付出代价的人。
从张默言,到田守义,到周文康,到陈楷,再到名单上的五十三位无名者。
最后一分钟,全场静默。
然后,无数人同时打开手机闪光灯,对准天空。
那一晚,从纽约到东京,从伦敦到悉尼,再到乌鲁木齐和漠河,点点微光如星河升起。
国内社交平台再度封杀相关话题,但有人截取了这场“星光祭”
的片段,配上字幕:“这不是抗议,是祭奠。
祭奠那些教会我们如何凝视黑暗的人。”
视频标题叫:**《Z世代艺术家:我们记得,所以我们存在》**。
秋天来临之际,教育部悄然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对“境外不良影视思潮”
的防范力度,特别提及“以艺术之名行历史虚无主义之实的作品”
。
多所院校电影系课程被临时调整,《囚鸟》相关内容禁止讲授。
然而就在同一天,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新书《中国当代电影史(1978?2000)》,主编为著名电影学者程昭。
书中专设一章《地火运行:八十年代地下影像运动》,详尽分析《灰墙》《春雷》等作品的思想价值,并明确指出:“这些影片虽未能公映,却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切片。”
书籍上市即售罄,豆瓣评分高达9.6。
评论区第一条热评写道:“原来教科书也可以说实话。”
方星河受邀为该书写序。
他在最后写道:
>“有人说我们制造对立。
可真正的对立从来不是发生在观众之间,而是发生在记忆与遗忘之间,良知与权力之间,人性与冷漠之间。
>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赢奖项,也不是为了煽动仇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