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短短一个月,一支由三百余名医护组成的“白衣义团”
赶赴荆州,在重灾区设立隔离棚、煮药汤、教百姓熏屋洗手。
柳含烟日夜奋战,最终研制出“清瘟饮”
,配合通风、隔离措施,成功遏制疫情蔓延。
事后统计,此次抗疫共救活两万余人,创历代防疫之最。
她在总结报告中写道:“我们战胜的不仅是疾病,更是恐惧与谎言。
当信息公开、协作无私时,死亡也无法阻挡希望的脚步。”
这句话后来被镌刻在敦煌医学堂门前石柱上,与“理性、良知与爱”
并列。
岁月流转,光阴如河。
三十年后,曾经参与第一次民议大会的老代表大多已逝。
他们的名字或许未载史册,但他们种下的种子早已开花结果。
孩子们在学校朗读《宪章》第六愿:“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的权利”
,老师不再解释这是谁说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
某年清明,一群少年自发前往祁连山祭拜吕哲故居。
归藏庐依旧矗立,屋前桃树年年开花,案上那盏油灯也被后人换成长明琉璃灯,永不熄灭。
他们在庐后立碑,上书:“此处无人长眠,因他的心活在我们胸中。”
当晚,山风骤起,吹动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宛如回应。
而在千里之外的洛阳,新一代民议大会正在召开。
主席台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女代表,来自交州儋耳,皮肤黝黑,赤足登台,说的是俚语方言,却通过翻译筒清晰传达她的提案:“请允许海岛渔民组建自治联盟,共同管理渔场资源。”
台下掌声雷动。
会议结束时,天空忽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太学屋顶,恰好落在“民愿碑”
上方。
人们仰头凝望,久久不愿离去。
那一刻,没有人提起吕哲的名字。
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那个始于玉门关外、燃于祁连雪山、终成燎原之势的火种。
风仍在吹。
它穿过学堂的窗棂,拂过田野的麦穗,掠过码头的帆影,抚过法庭中平民挺直的脊梁。
它不说话,却诉说着一切。
它告诉世人:真正的永昌,从来不靠一个人的光芒,而是千万普通人敢于抬头看天、伸手握权、开口说话的勇气。
而这勇气,一旦觉醒,便永不熄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