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演出前夜,美国媒体质疑:“这是宣传吗?还是艺术?”
《纽约时报》评论道:“如果真实就是宣传,那所有伟大的文学都是政治。”
然而当演出结束,全场起立致敬七分钟。
一位非裔观众含泪说:“这不是中国的移民故事,这是人类的迁徙史诗。”
随后,剧团走进约旦难民营,为叙利亚儿童演出。
语言不通,但他们看懂了眼神。
有个小男孩看完后跑上来,抱住马小梅的腿不肯松手。
翻译说:“他说,你演的那个爸爸,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在巴西圣保罗贫民窟,孩子们主动改编剧情,加入街头涂鸦与桑巴节奏。
演出结束后,他们拉着中国演员的手跳舞,用葡萄牙语喊:“我们也是行路者!”
而在日本东京,那位曾写信的百岁老太太已去世,但她侄女带着家族三代女性前来观看。
谢幕后,她们跪坐在舞台边缘,双手抚地,轻声念诵家谱名字。
那一刻,静怡忍不住冲下台,紧紧抱住她们。
回国途中,飞机穿越极光带。
舱内安静,孩子们大多睡着了。
张松文望着舷窗外流动的绿光,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雪夜,他在村委会昏暗灯光下写下第一行剧本的情景。
他打开电脑,写下一封公开信:
>“有人问我,为什么坚持做这样的戏?
>因为我见过太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无声消失。
>他们的名字不会出现在热搜,也不会登上颁奖礼。
>但他们用肩膀扛起了生活,用双脚丈量过山河。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把他们的足迹,变成星光。
>艺术不该只为取悦眼睛,更要照亮黑暗。
>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述,就永远有人值得被听见。”
信末,他附上一句话,作为下一季创作方向:
**“下一站,我们讲‘告别’??关于死亡,关于记忆,关于如何让爱延续。”
**
落地那天,陇西下起了秋雨。
剧社门前堆满了各地寄来的包裹:西藏牧民用牦牛毛编织的护身符、内蒙古牧民晒干的沙葱种子、福建渔民捡的贝壳风铃……每一件都附着一张纸条,写着同一个名字,或一句感谢。
排练厅墙上,世界地图又多了几十面新旗。
而最显眼的位置,插上了一面黑色旗帜,上面绣着两个银线大字:
**告?**
老兵走进来,把一面新做的鼓摆在中央。
“这次节奏要慢。”
他说,“像心跳快停了那样慢,才能听清最后一句话。”
张松文点点头,拿起鼓槌,轻轻敲了一下。
咚??
余音悠长,穿过雨幕,飘向远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