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冬季来临,北京初雪落下。
校园银装素裹,博雅塔倒映未名湖冰面。
陈拾安穿着棉衣走在路上,口袋里揣着一封信??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他参与编写《青年视角下的中医传承白皮书》。
同时,他的《道医临床实录》已更新至第十九卷。
其中一段写道:
>“昨夜值急诊轮岗,遇一急性心梗患者。
抢救间隙,家属哭问:‘他平时连感冒都不肯吃西药,天天喝草药,怎么还会这样?’
>我答:‘中药能调慢病,但急性事件需现代手段。
两者不互斥,而互补。
’
>家属沉默。
>后来我才明白,他们真正想问的是:为什么信了一辈子的东西,没能护住亲人?
>那一刻,我不再只是医生,也是解释者。
>我告诉他们,他常年服用的丹参饮确实延缓了动脉硬化进程,否则病情会更早爆发。
>科学不说谎,但也从不承诺万能。
>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每一代人之间传递真相:不夸大,不隐瞒,不抛弃经验,也不迷信科技。”
寒假前夕,村里传来消息:灵应观原址开发商变更规划,因考古队在地下发现宋代道观遗迹,整个地块被列为临时保护单位,商业建设暂停。
陈拾安连夜买票返乡。
回到村子那天,大雪纷飞。
他踏着积雪走向旧观,只见那根黄布幡依然飘扬,下方已围起警戒线。
几位考古人员正在测绘,见到他胸前挂着的艾草香囊,有人认出:“你就是那个考上北大的陈家孩子?”
他点头。
“我们在地基下挖出了三块石碑,刻着‘灵应观重修记’,年代为嘉靖十二年。
其中一块提到了‘青囊三卷,藏于东厢夹壁’……你家里有没有相关记载?”
陈拾安心头剧震。
当晚,他带着工具回到废墟,在当年父亲卧房的墙角摸索许久,终于撬开一块松动的砖石。
里面藏着一只陶罐,封口完好。
打开后,赫然是两册泛黄手抄本,墨迹苍劲:
**《青囊经?卷四:脏腑真源论》**
**《青囊经?卷五:九针秘要图》**
他颤抖着手翻阅,泪水滴落在纸上。
原来,传承从未断绝,只是埋得足够深。
他立即联系谢云昭,并附上高清扫描件。
三天后,回信抵达:“国家古籍修复中心愿意协助整理,条件是你担任学术顾问,并允许部分内容用于科研验证。”
他回:“前提是,所有成果必须标注‘源自民间医者代际传承’。”
协议达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