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全班哗然。
“你怎么了?”
同学惊问。
他没说话,双手合十,低声诵《太乙救苦经》三遍,再叩首一次。
“对不起。”
他对遗体说,“我要动您身体了。
我会小心,也会记住您。”
起身时,眼角湿润。
他知道,在道门传统中,触碰死人需斋戒沐浴、焚香告罪;而在现代医学中,这是常态训练。
但他无法割裂内心的敬畏??这具躯壳,不只是“标本”
,更是一个曾经活过、爱过、痛过的人。
课后,老师单独留下他:“你知道吗?这位捐献者生前是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姓林。
他遗嘱里写:‘愿以残躯助后学明人体之秘,无论中西。
’”
陈拾安怔住。
“你刚才那一拜,”
老师声音低沉,“比很多人的鞠躬更真诚。”
从此,每逢解剖课前,他都会默默念一段超度文。
渐渐地,有同学跟着他一起低头片刻。
后来,整个年级形成默契??动手前,集体静默十秒。
与此同时,他与温知夏的合作悄然展开。
每周五晚,他们视频连线,讨论病例。
她将爷爷手札中的“心脾两虚型失眠”
诊疗流程拍成视频发给他,包括望色、闻声、问情志、切脉象全过程。
他则用医学术语重新编码,提炼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胃肠动力不足”
的对应特征,并尝试建立评分量表。
某夜,他们正分析一位长期焦虑患者的案例,温知夏突然说:“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来看病的人,表面是身体不舒服,其实是心里憋着话没人听?”
“所以古人说‘郁则气滞’。”
他接道,“但现在医院没有时间让人倾诉。”
“那你能不能……在你们那个研究中心,设个‘倾听门诊’?不要药,就让人坐着说话。”
他沉默良久,第二天便向谢教授提交了一份提案:《构建“身心同治”
初筛门诊的可行性报告》。
建议在心理科与中医科之间设立过渡空间,由受过基础心理咨询培训的医学生接待患者,通过非药物方式识别潜在情绪障碍。
令他意外的是,提案两周后获批试点。
谢云昭批注:“医学的本质,是人学。
我们丢了太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