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
番和胡都带有以中华为中心的天朝意识,小小的蔬菜名都能映射出历史大背景。
外来农作物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明清之际的玉米和番薯了,我们东北俗称苞米和地瓜。
这两样农作物引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主食,确切地说不算蔬菜。
玉米和番薯最大的优势是环境适应能力强,对土地要求不高,可以种植在贫瘠的山区或丘陵坡地,不与中国传统的稻麦作物争地。
康乾盛世期间,人口繁育速度快,人口压力凸显,最大的压力就是没有足够的粮食。
为了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乾隆时制定了包括免税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开垦荒地用来种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
自从乾隆时期广泛推广玉米、番薯种植后,中国的人口就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最终达到农耕文明的顶峰四亿。
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龚启圣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后认为:“从1776年到1910年间,中国14.12%的人口增长是由玉米所致。
而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中国粮食增量的55%是来自这三项新作物(玉米、番薯和土豆)。”
近代中国的四万万同胞,真心应该感谢来自远方的地瓜和玉米。
23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
炒菜是中餐特有的烹饪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烹饪方式。
有统计表明,中餐菜肴里有80%左右都是炒菜,以至于外国人认为“炒菜是中国菜之所以丰富的原因”
。
然而在中餐历史上,炒菜的出现是相对比较晚的,其霸主地位的确立也仅仅是最近三四百年的事情。
中餐最早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煮和烤,这种较为朴素的烹饪方式一直流行到唐朝。
唐朝时,称烧烤为“炙”
。
不要一提烧烤就想到烤全羊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古人在烧烤上花的心思绝对是今人想不到的。
比如唐朝京都有道名菜“浑羊段忽”
,做法非常复杂。
宰杀一只鹅,然后将糯米和各种调味品放到鹅肚子里,再将鹅放入宰杀好的羊腹中缝合,最后整体上火烤。
等羊肉烤熟了,再把肚子里的鹅拿出来吃。
唐代有一份菜单一直流传到今天,即著名的“烧尾宴”
。
菜单中有一道“光明虾炙”
,据分析就是烤大虾。
除此之外还有烤鹌鹑、烤羊舌、烤鹿舌等等。
可以说烧烤才是中国菜中最早的霸主。
至于煮,就是做各种汤羹,今天广东人依然喜欢煲汤,和古人最初的饮食传统一致。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常见的菜品,叫作“脍”
,就是肉或鱼切丝。
在唐朝,脍一般是生鱼切片。
今天的日本人爱吃生鱼片,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唐朝的影响。
生鱼片加烧烤,就是成语“脍炙人口”
的由来了。
唐朝之前,中国也有炒菜,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的《齐民要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