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官道的主干线以都城为核心,向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和大都市辐射。
干线下面又有若干分支,连接地方上所有的城镇。
以清朝为例,官道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官马大路”
,从都城北京向全国辐射,是通往各大省城的官道干线,这类道路相当于今天的收费高速公路。
第二等级是“大路”
,主要从省城通往该省下辖的各重要城市,类似今天的国道。
第三等级是“小路”
,从大路或各重要城市通往下属城镇,相当于今天的省道。
所以,沿着官路走,基本能到达全国各个城镇。
那古人怎么能知道官路的分布和走向呢?靠的也是交通地图,古时候叫作“路程书”
。
特别是宋朝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商人要在全国走南闯北,需要有具体的道路指导,各类水陆路程书和地图就应运而生。
路程书记载主要道路的分布和走向,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明朝时最著名的路程书是《一统路程图记》,它既是一部路程书,也是一部行商指南。
另外,官员进京述职,也需要路程书和地图指导赶路。
据《古杭杂记》记载,宋朝时“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批阅”
。
使用路程书和地图的时候,要如何识别路线方向正确,不走偏呢?古代的主路两旁都栽有树木,可以以此辨别道路的走向。
《国语·周语》载:“列树以表道。”
路旁栽树的目的,一是能够方便过往路人庇荫纳凉,二是表明路的走向。
所以,只要沿着规则排列的树木走,基本不会跑偏。
那如何判断走了多远呢?古代的主要官道上,官府会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就建一座驿站。
唐朝时,全国“凡三十里一驿”
;宋元两朝,六十里一驿;明朝时,六十里或八十里一驿。
驿站的功能类似于今天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里面可以吃饭、住宿、换马等,但只为官府服务。
尽管一般民众不能享受驿站服务,但可以根据驿站判断行路的距离和此刻所处的位置。
今天我们在高速路上行车时,就可以通过里程牌来判断目的地的距离。
而古代也有类似的“里程碑”
。
至少从东汉开始,官道上就已经设置了用于判断距离的“堠”
。
堠是一座小土堆,每五里设置一座,当作判断距离的标记,是为古代的“里程碑”
。
在岔路口如何判断走哪条路呢?古代也有类似路标的指示牌。
在湖南邵阳地区,至今还有古代遗留下来的道路指示牌,叫作“挡箭碑”
。
“挡箭碑”
立于道路交叉口,碑上有字,会标明左走某处、右走某处、前面是哪方、后面是何地。
如果没有路标,最笨的办法就是到路口找人问路,一般重要道路的交叉口都是交通要道,即便没有驿站,也会有人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