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岳武穆推行的“军转民,战转耕(商)”
策略,在这里结出了硕果。
随着边患缓解,大量熟悉水性、吃苦耐劳的前边防士兵,在朝廷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转向了海洋,开发被誉为“北海渔场”
的丰富渔业资源。
朝廷通过新成立的“北疆商贸公司”
下属的“渔盐司”
,向退伍士兵和边民提供低息贷款,用于建造一种特制的、适应高寒海域风浪的拖网渔船。
这种船比传统的近海渔船更大、更坚固,配备了改良的绞盘和更加耐磨的渔网。
渔盐司还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渔民编写了《北海渔汛指南》,详细记载了不同季节鱼群的洄游路线、主要渔获种类(如营养丰富的鳕鱼、味道鲜美的鲑鱼、以及各种海蟹)和捕捞技巧,分发给各渔业合作社。
一个个由formersoldiers(前士兵们)自发组织或由官府引导成立的渔业合作社,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些合作社的成员,往往是过去在一个卫所或烽燧并肩作战的袍泽,彼此信任,纪律性强。
他们驾着新船,迎着凛冽的海风,驶向未知的深海。
起初,难免遇到困难——恶劣天气的侵袭、渔场位置的判断失误、渔获保鲜技术的不足。
但在官府的持续支持和自身摸索下,他们很快掌握了北海捕捞的规律。
码头上,建立了简易的加工厂。
渔获上岸后,一部分新鲜的优先供应北疆驻军和新兴的城镇;大部分则按照传统工艺,进行腌制、晒干或熏制,制成易于储存和运输的咸鱼、鱼干。
这些海产品不仅解决了北疆自身的食物供应,更通过“北疆商贸公司”
的贸易网络,装上海船,南运至山东、首隶等人口稠密地区,甚至远销南洋。
北海的鳕鱼干,因其价格实惠、耐储存,尤其受到欢迎。
昔日在马背上冲锋陷阵、在冰雪中戍守边关的悍卒,如今成了搏击风浪的渔场好手和精打细算的合作社成员。
他们的收入显著增加,生活安定下来,许多人将家眷接来,在海边建起了新房。
北疆的社会结构悄然改变,从纯粹的军事要塞,向军民融合、农商并重的繁荣边疆转变。
地方财政也因此受益,渔税和贸易关税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真正开始实现“以边养边”
的战略目标。
看到北海渔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其在巩固北疆、开发东北、保障北太平洋航路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卢象升正式上奏,建议在库页岛或黑龙江口择地设立“北海都护府”
,超越单纯的军事管辖,统筹管理渔业生产、海上贸易、航道维护、移民实边以及对周边部落的抚慰事宜。
朱由检览奏后,深以为然,立即批准。
北海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大明对东北边疆及北太平洋沿岸的经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积极和系统的阶段。
间谍的价码,技术的壁垒
当大明在科技道路上高歌猛进之时,欧洲各国宫廷和秘密机构里,则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焦虑、羡慕和贪婪的复杂情绪。
电报、蒸汽机、乃至传闻中那神奇的“电灯”
,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
在正面科研追赶收效甚微的情况下,获取大明核心技术的渴望,使得技术间谍活动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在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的黑市和秘密沙龙里,关于大明技术的只言片语都被标以骇人听闻的高价。
一份据称是“千里传信机”
(电报)原理的潦草图解,几经转手,可能被炒到相当于一个中型庄园的价值;一块偷偷从报废明轮船上拆下的、带有铭文的“神龙西型”
蒸汽机气缸铸件,更是被视为无价之宝,被各国间谍机构争抢。
英国军情局甚至制定了一个代号为“普罗米修斯之火”
的绝密计划,目标是绑架一两位格物院的关键工匠,特别是参与过蒸汽机或电学研究的大匠,试图从其口中撬出秘密。
然而,大明对此早有防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